中国鞋业出口面临困局
2007-8-30 16: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据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和17.2%。
但是,中国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出口增长以量取胜,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营销方式落后,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单价较低等问题。2006年中国鞋出口78亿双,金额218亿美元,平均单价仅为2.8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平均单价略有下降。
为了改变中国鞋业贸易增长方式,推进中国鞋业品牌建设和提升中国鞋业整体水平,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香港鞋业商会、广东鞋业厂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十几家商会协会发起的中国鞋业组织联席会,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
出口金额增长由数量增加拉动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告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以来,中国鞋业发展迅速。目前有生产企业3万余家,年产各类鞋100多亿双。2006年出口78亿双,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
但是,我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多不足,纠纷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意识不强,出口增长以量取胜,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营销方式落后,消费人群集中等。
以出口企业为例,2006年,在约1.5万家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在5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1家,仅占总数的0.34%。说明小企业数量众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小,整体意识相对就弱。“我国鞋业经营秩序较乱主要由此而生。”王汉江说。
另外,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鞋类出口金额的增长基本还是靠数量增加拉动的。自2000至2006年间,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39.7亿双增加到78.5亿双,出口金额由98.5亿美元增加到218.1亿美元。可见,数量与金额基本是同步、平行发展,金额的增长是由数量堆积而成的。出口单价数年均在2.5美元/双的水平间徘徊,出口利润一般在5-15%不等。
而且,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些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国际品牌等增值较大的部分还是要依赖外国。
出口市场集中在美、欧、日、俄和香港,这也成为产业长远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不断。自1979年以来,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鞋类提出反倾销指控,涉案金额10多亿美元。
商务部将先行调查“转口贸易”事件
自2006年欧盟对我出口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反倾销税重税以来,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鞋类产品生产基地,浙江出口澳门的皮鞋数量明显增多,其中仅温州就由2005年的1.05万美元猛增至2006年的332.7万美元,同比增长300多倍。2007年1-2月,温州已出口澳门皮鞋66.7万美元。
最近,欧盟因发现我国许多鞋类产品通过澳门转口欧盟,拟对我国出口皮鞋发起反规避调查。
反规避调查是指调查国当局采取反倾销措施后,有些涉案企业为了规避反倾销措施,会通过第三国对商品处理或组装后再出口到调查国,或者直接向调查国出口零部件然后再进行组装,或者通过第三国转口。如果调查国当局发现此种情况,可能会发起反规避调查以确保反倾销措施的持续有效性。反规避调查的结果可能是对这些转口国、组装国或涉案产品零部件也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自2006年4月7日起,在半年时间内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从4.8%过渡到19.4%。之后,又从2006年10月7日起,对我国皮鞋征收高达16.5%的的反倾销税。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资料显示,在贸易壁垒森严的当下,中国鞋产品进入欧盟的速度已明显放缓。
对此,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处长程永如在会议上表示,欧盟已于8月7日称拟对中国皮鞋出口澳门又转道欧洲的情况发起反规避调查,预计正式立案将于9月后公布。而一旦我国企业被证实因实施了不合法的规避行为而再遭受欧盟的反规避措施,这对于出口欧洲的鞋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程永如说,商务部方面担心欧盟的调查有可能伤及无辜,所以已先行调查以保障在内地和澳门之间进行正常贸易的鞋企的利益。
他提醒相关企业,要密切关注事态有关进展,同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政策技术双管齐下,共同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同时,企业在实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找准产品的出口平台,同时更要符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有效规避风险。当然,企业也应及时改变以往低价出口的竞争策略,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培养和创造企业全新的竞争优势,这才是“规避”反倾销的长远之计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