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阻拦我水产品出口

2007-8-30 10: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两个月来,由斑点叉尾鮰、对虾引发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纠纷接踵发生,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影响,给出口型企业及养殖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如何尽快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水产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8月24日,在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水产食品安全论坛上,广东检验检疫局、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的官员和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认为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存在的,并不是中国才有。随着其他国家对我国的非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我们当前除了要注重抓好产品质量以应对贸易壁垒外,还要针锋相对,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斗争。
  水产品安全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
  当前涉及到水产品安全问题的国家不单单只是中国,据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透露,联合国食品卫生组织每个月接到全世界的食品安全投诉平均高达300条。近段时间,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遭遇到诸多限制,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贸易额一直保持顺差,中国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一些国家的既得利益,双方之间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从而导致在贸易交往中产生不少问题”。广东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黄伟民在论坛发言中指出。
  据了解,虽然发达国家对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水产品检测很严格,但其实这些国家自身的水产品也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去年9月美国的大肠杆菌污染事故涉及到40多个州,而有些药品如莱克多巴胺已经在我国明令禁止,但是美国竟然还在使用。”黄伟民说,“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既有其可取的一面,也有出现问题的一面,对此(进口美国猪肉产品,经检验发现含有莱克多巴胺)我们停止了从美国进口相关产品。”
  黄伟民在论坛上透露,在来自美国的肉类检测中也发现有残留,销毁了不少,退回了不少,问题也相当多。凡是对我国产品提出质疑的,我们针锋相对。例如印尼禁止我国39种水产品出口,我们就停止了印尼的水产品进口,我们完全有有能力打一场全球的战役。
  检测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
  在水产品检测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检测标准都不一样,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这就很容易形成拥有先进检测设备的发达国家主宰一切的局面。加之检测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导致在新旧设备上检测结果不一,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陷入被动。
  “因为发展中国家难以跟上发达国家设备更新的步伐,对方检测设备一更新,发展中国家就要遭殃。”深谙此道的黄伟民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各个国家出于保护自身的产品和自身国家的利益,都制定出很多标准,甚至为了本国的利益而随意制定标准,导致大量的标准出台。其中欧盟有17000项,美国有8100项,日本更是高达51392项。
  “我们在考察和谈判过程中发现,日本检测的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水产品,对自己出口的水产品不检测。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看到它们有利的一面,奋发起来,杀出一条血路,逐步达到它们制定的标准。”黄伟民在论坛上强调。
  据了解,我国现在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4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农业标准化和加强食品安全问题;7月,温家宝总理也主持召开全国食品质量安全会议。
  “这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摆在了党和国家的面前,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黄伟民说。
  出口剧增招来遏制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水产品贸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其生长和消费结构是非常不平衡的,2/3的水产品是发展中国家生产,而2/3的水产品却是由发达国家消费的,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双方要发生贸易摩擦。
  来自上海水产大学的孙琛教授说:“水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有一定关系,由于巨大的出口增加给他国造成压力,而关税壁垒又不能对我国起作用,所以许多旨在遏制我国水产品出口发展的非关税壁垒多了起来。”
  孙教授最后表示,实际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此消彼长,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内部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这是造成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阻击的外部原因。最近美国国会的32项提案都与中国的产品有关,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产品特别有竞争力,美国才限制中国的产品出口,根本性的因素还是中国产品过于集中的出口到美国等少数国家,给它们带来很强的危机感,找各种办法来遏制中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