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上半年运行特征及下半年趋势

2007-8-29 17: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顺差占比过半逐步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来自国内外的压力都不小。今年上半年,纺织进出口贸易顺差额仍然高达663.53亿美元,占全社会贸易顺差的比重达58.97%,较去年下降了13.84个百分点。可见,人民币汇率变化、出口退税下调等宏观政策的调控作用开始显现。但从总的占比情况看,仍超过五成的比例,未来行业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 
  上半年,纺织行业对非欧美市场出口增速下降,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报告指出,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非欧美市场出口额为392.5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4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2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提高,出口85.33亿美元,同比提高了29.91个百分点。同时,在配额分配方式调整后,今年的配额使用情况远远好于去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在顺差仍然偏大的情况下,我国上半年内需对行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而衣着类零售额增长23.5%,高出社会零售总额增速7.6个百分点。全行业74%的收入是通过国内市场销售实现的,内需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专家认为,内需的增长正在推动纺织行业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模式转变。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纺织品服装消费能力持续增强,促进了内销价格的提升。  
  在压力中前行在调整中发展 
  国资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纺织行业利润增速高于重点企业平均增长水平。而事实上,在利润总额高位攀升的同时,来自具体企业层面的数据却并不容乐观。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刚刚发布的《2007年棉纺织行业经济景气分析报告》显示,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285户大中型国有棉纺织企业今年亏损面已经超过40%。1~5月,大中型国有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低37.56%。85%的抽样企业认为,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下降,是企业利润率降低的两个影响因素。  从产业角度看,行业呈现出在压力中前行、在调整中发展的特点。
  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受到政策成本、要素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出口退税下降、扩大人民币兑换浮动空间、提高存贷款利率、煤油电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节能减排投入增加等因素。但与此同时,行业在科技进步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利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点企业多元化战略带来的收益及化纤等部分子行业利润暴增等因素。如果剔除这些统计口径的差异,可以用“景气向淡、成本费用控制下的盈利改善”来描述纺织行业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装备研发与产业梯度转移加快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纺织行业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作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纺织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纲要》提出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大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已经在全行业开始全面实施。  
  企业作为科技开发的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在纺织专项资金的引导下,也纷纷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如中国恒天集团、太平洋机电集团等历史悠久,技术、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都承担了多项国家技术攻关和开发项目。 
  此外,遍布各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创新平台也将进一步发挥其检测、研发、信息、物流等功能,为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从投资的地区结构看,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制约的加剧,纺织投资逐步向近邻的中部地区转移。同时,《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国家导向型的措施,也有望保证中部地区的投资发展速度,并驱动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加快。  据介绍,今年1~5月,我国东部地区新增投资的比重为64.23%,比上年同期新增投资所占的比重下降了2.45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的新增投资比重则由去年同期的25.68%上升到了现在的30.92%。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纷纷西进,很多中西部省市也都为迎接转移做好准备,主要有:河南提出要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安徽全面打造“安徽服饰第一街”,建成安徽省最大的纺织服装市场聚集地;湖北纺织业启动“千亿”工程;四川拟建成西部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重庆计划建成西部服装之都。  
  趋势:纺织品出口增幅将继续回落 
  从今年上半年行业出口情况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了17%。其中,前6个月的月度出口同比增长除了2月份和6月份外,均在15%左右。出口最低的3月份,出口金额仅有79.75亿美元,占一季度出口的25.44%,同比甚至下降了24.34%。业内人士认为,从取消配额后的近两年来看,2006年3月份的出口金额105.4亿美元,2005年3月份的出口金额80.57亿美元,也就是说2007年3月份的出口不但低于2006年,甚至还低于2005年同期水平。  
  中国第一纺织网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特殊的,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的巨大利空面前,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同比较大增长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春节的滞后效应,导致2月份的出口数据同比有大幅提升,同比高达71.14%,大大转移了原本属于3月份的出口金额;二是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的预期使得企业抢关出口,又导致6月份出口同比大幅增加。  
  6月18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纺织业相关产品主要有皮革、服装、鞋帽、箱包及粘胶纤维等产品,具体调整幅度如下:服装、鞋帽、箱包由13%调整至11%,粘胶纤维由11%调整至5%。为减少退税降低造成的收入减少,企业抢关出口使得6月份单月出口量大增,仅次于2月份。   
  业内专家预计,由于6月份企业的抢关出口,透支了部分下半年的出口额,如同上半年春节滞后导致2月份透支3月份的业绩一样,下半年将出现一定的增速回落。据预计,下半年纺织行业的出口增速将回落至10%~12%,全年依然在10%~15%。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