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面临国际挑战

2007-8-27 10: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戴延 
  韩日担忧造船技术将流向中国
  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发展,让“世界第一大造船国”韩国开始有些担忧。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按照计划,韩国大宇造船和船舶工程公司的债权人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售其在大宇50%的股权。不过,国际竞标者将被排除在此交易之外,“因为有关方面越来越担忧中国正在迅速缩小与韩国的技术差距。
  大宇是全球第三大造船商,此次股权交易价值高达8万亿韩元(约合87亿美元),但竞购赢家几乎肯定是韩国企业。“此次出售的对象是一个本土战略买家,而不是外商,”首尔的一位投资银行家表示,“大宇是战略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司,而中国在这方面正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追赶韩国。”
  目前,全球油价高涨,对高科技海上钻井平台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需求也在提高,在这两个领域很有优势的韩国造船业也因此蓬勃发展,大字成为备受珍视的资产。就在这个月,大宇刚刚获得了价值40亿美元的订单。大字首席:策略师向《金融时报》表示:“我们的造船业在全球排名第一,韩国为大宇造船和船舶工程公司感到非常骄傲。”
  然而,中国造船业的步步跟进也使韩国开始担心。近10年中国船舶建造量增长了364%,达到韩国的2.5倍(166%);去年出口额为82亿美元,比2005年的47亿美元增长70%多。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新订单的吨位是以往的两倍多。中国表示,希望在2015年之前使产量增加一倍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超越韩国成为全球领先的造船国。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机构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至4月,中国造船业新获得的造船订单已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有媒体报道称,韩国正想方设法建造价格高昂的液化天然气船,以应对中国对世界第一造船国地位的挑战。
  此外,为了转移低附加值造船项目、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韩日船企近年来纷纷来华投资建造船厂。《日本经济新闻》6月19日报道称,川崎重工要在大连建造中国最大的造船厂,就是为了与韩国造船业巨头展开竞争。这是近30年来日本造船生产能力“首次呈现增长趋势”。报道分析认为,日本企业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建造船厂,一是生产成本低,二是日本国内造船业竞争日趋激烈,三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铁矿石和石油等物资的运输日益增多。不过,日本国内也有人担心,川崎在华建厂将使日本的核心造船技术流向中国。
  欧日韩船机企业使尽招数抢市场
  目前,国外船机主要生产企业有欧洲的MAN和瓦锡兰,日本的三菱重工以及韩国的现代重工、斗山发动机和STX发动机。上述三个国家的船机生产商目前正积极采取不同的方式,扩充产能,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大型船机市场上,MAN的市场份额达到70%,瓦锡兰所占份额为20%。由于欧洲国家的生产成本高昂,以及全球造船中心向亚洲转移,MAN和瓦锡兰的市场战略已向亚洲倾斜。MAN和瓦锡兰在本土的重点是新一代的节能环保产品和新一代技术的开发研究,主要生产大型、高尖端、技术先进的船机产品。面对国外市场,MAN和瓦锡兰采取向中国、韩国、印度和越南等亚洲国家转让生产技术的方式,在这些造船快速发展的国家以不同的合作形式建立船机生产厂,实现产品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但其在亚洲国家生产的船机产品与其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相比,在技术上至少落后一代到二代。
  三菱重工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船机生产商,它在国际大型船机市场上的份额为10%。据透露,三菱重工船机生产的市场策略也正在进行调整,计划将船机生产基地向中国和越南转移,并将其现在仅仅在神户造船厂生产的UE型大型船机扩展到中国和越南,计划自2008年开始与中国和越南的合作企业签署协议,允许使用三菱重工的UE型大型船机生产技术在当地生产船机。目前,三菱重工在日本国内生产的大型船机年产量为100台,而到2010年三菱重工在日本、中国和越南生产的大型船机将达200台。三菱重工表示,选择在中国和越南生产船机,主要是因为中越两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迅速,船机销路前景较好,其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良好的出口机遇也是三菱重工选择的重要原因。
  韩国在发展造船工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船机等船舶配套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韩国国内有现代、三星、大宇、斗山、韩国重工、双龙重工等近10家船机制造厂商。金融危机后,韩国对船机企业进行了调整,将三星、大宇和韩国重工这三家企业合并为HSD发动机公司,2005年斗山集团又将HSD并购,改名为斗山发动机;STX集团组建后将双龙重工等企业并购,更名为STX发动机。现在,韩国船机制造业已经形成了现代重工发动机、斗山发动机和STX发动机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上述三家船机制造商的年船机生产设备能力合计为1455万千瓦(2006年底统计数据)。根据这三大船机企业生产设备能力扩充的计划,今年年底它们的船机产能合计将达到1804万千瓦,到2008年年底,将达到1975万千瓦。
  韩国船机业界认为,目前,虽然中国船企接单量大增,但其国内的船机及其他配套产品供货严重不足,不得不从欧洲、韩国和日本进口船机。而韩国船机产品价格较为低廉,成为中国船企的首选。这使得韩国船机企业承接的中国订单大量增多,从而推动其产能进一步扩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