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运现代化建设 推动安徽跨越式发

2007-8-23 15: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河流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动脉,是孕育和传承历史文明的摇篮。安徽拥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历史上,水运也是行人载物、通商兴埠的主要形式,当年的徽商就是沿新安江顺流而下,不仅把徽州丰富的物产销往全国,也把徽商精神传播到各地,形成了著名的新安江贸易干线,在中国商业文明和水运发展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水运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交通结构调整、转变运输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水运越来越成为整个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重视。安徽水运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省通航河流有124条,航道总里程6504公里,占全国的4.8%,居全国第七位;港口总吞吐能力达2亿吨,集装箱运输量16万标箱,运力总量1350万载重吨,均居全国内河航运靠前位次;航运体系通达全省81%的市县,航运网上抵云贵川豫,下可通江达海,特别是长江、淮河航运已逐步发展为重要的集散综合枢纽,不仅已成为沿江、沿淮地区大运量企业运输的重要方式,也对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省水运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就包括水运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在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内河航道治理、流域污染治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促进政策和措施,为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契机。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全局的眼光规划水运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通航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强化水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承载水平。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目前水运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岸线资源利用率不高,深水岸线开发不足,干支流衔接不畅,水运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低,水运建设与产业布局和其它运输方式的互动关系有待改善。我们必须加快水运事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调整布局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设施条件,着力建设干支联网、港站完善、船舶先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航运体系。“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投入120亿元,新建和改造航道里程550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亿吨,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内河航运的运载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工作推进中,我们要按照建设大水运,发展大交通,构筑大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在“三个统筹”上下功夫。一是统筹水运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内河航运与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对接,实现交通网络化,进一步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比如,我们提出的沿江联运枢纽建设,下一步要把推进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城际客运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统筹考虑,注重整体衔接,构筑一体化的快速交通运输网。二是统筹水运与产业布局,把开发水运资源与建设若干产业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式发展。重点是发挥内河岸线资源优势,与建设沿江、沿淮产业带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以长江、淮河为主轴,以加工制造、能源原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为重点,若干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三是统筹水运和流域经济发展,依托内河水运优势,在促进流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提出开发两流域,推进沿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建设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水运适度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使水运开发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促进水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我省一定能够全面提升内河航运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航运体系,为推动安徽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