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出口持续攀升 配件供应成新瓶颈

2007-8-18 10: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以来,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3月底,汽车整车累计出口接近10万辆,同比增长59.32%。轿车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50万辆,同比增长48.90%,占整车出口总量的25.05%。今年一季度,全国汽车商品出口额达79.99亿美元, 较2006年同期增长36.30%。
  据悉,从今年3月1日起,国家对国内整车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根据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符合申领汽车出口许可证条件企业名单》,全国有234家生产企业的产品获得出口权,480家出口经营企业获得出口许可证。如汽车出口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将被取消下一年度从事汽车整车产品出口的资格。
  整车行业在经历了去年的"惨淡经营"后,终于迎来了好年景。但是订单有了,各种瓶颈也日益凸显。除了之前的"用工荒"仍继续制约整车产能,而今配件供应成了新的"瓶颈",为广大整车企业所诟病。有企业表示,订单是多了,但是零配件却供不应求。 
  由于整个整车行业都很"火",配件供不应求,配件价格水涨船高不说,配件厂不能按时交货的情况越来越多,整车企业生产因此陷入被动;加上配件厂暂时处于买卖关系的优势地位,配件的质量控制很容易放松。更有企业表示,如果是小订单采购配件就更难,配件厂有的甚至都懒得做。配件"瓶颈"目前在不少整车企业都有反映,但他们同时表示,相对而言一些长期稳定的配件供应商还比较配合,新供应商出现上述问题就较多。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2006年面对原材料大幅上涨且波幅很大,导致配件企业成本上升了4%到6%。而整车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却成了家常便饭。其间,整车厂为了保证其自身利润,则明确要求供应商价格以8%至10%的幅度下降;如果拒不执行,整车厂将取消其配套资格。而汽配企业利润一般在5%到10%之间,如果内部管理控制到位,还可以再节约5%左右。然而现在,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整车厂降价要求下,已经出现了严重透支现象。导致部分配件厂无心“扩大再生产”,生产工人流失现象也相当普遍。
  二是面对欧盟环保指令,配件企业举棋不定。去年下半年,欧盟环保指令实施,由于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和处罚力度,加上有害物质限制苛刻,中等以下规模的配件厂犹豫观望,应对迟缓,甚至有些转做其他产品,导致整个配件行业产能萎缩。 
  三是中国假冒配件猖獗,令全球汽车商遭殃。假冒汽车配件的外观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但产品质量往往不及正品。例如,美国轿车制造商抱怨说,一些伪劣的刹车片是由压缩锯末制作而成的,造假者还在廉价的润滑油里面添加染料制成变速箱润滑油。造假者把商品的外包装造得和正品如出一辙,使得消费者难辨真伪。汽配工作打假面临诸多困难:汽配销售点多、线长、面广,无处不在,以及地方保护严重,使汽配打假步履维艰;因此零部件制造商担心,如果假冒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他们有可能因此卷入法律纠纷之中。
面对配件产能的"瓶颈",笔者认为,整车企业应积极反思,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要打造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共同体"。个别企业供应商变更特别频繁,在采购原材料时过分关注价格因素,合作关系十分脆弱。目前,面对配件瓶颈,整车企业应"亡羊补牢",着手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机遇和危机。例如山东潍柴发动机厂与“活塞大王”----湖南江滨公司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在这次"配件荒"中受影响较小。
  第二科学理性接订单。由于经历了去年的惨淡,企业面对春节前后大量涌现的订单表现"饥渴",接单时忽视了产能和其他风险,排产过于集中,容易陷入被动。有些企业后悔,如果签合同的时间能够延迟一些,配件涨价的压力就可以通过调节订单价格来消化,而目前就只能自己消化,利润空间因此缩水。 
  第三质量标准要坚持。整车企业必须意识到,虽然配件紧俏,但是面对质量存在瑕疵的配件,绝不能"忍气吞声"让步接受,而增大产品风险。同时,检验检疫局近期也将加大对型式试验安全件的审核和产品抽检力度,防止不合格产品走出国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