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成品油加工已逼近能力上限

2007-8-15 9: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针对此前市场上关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企图用断油和停产促使发改委答应其提价要求的报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石化目前正满负荷运转,尽全力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需求。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处于平衡相对拉紧的状态,供需并未出现大的缺口。 
    中石化集团主管生产经营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目前中石化每天加工原油46万吨,已达公司加工能力的上限。而去年最高日原油加工量大约是43万吨。 
    “中石化要求系统内的炼油企业进行优化检修。目前,系统内不存在全厂性检修的炼油企业,必要的检修也以个别性检修为主。”该负责人说。 
    他还介绍,为了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中石化从6月开始,逐月减少成品油出口量。同时加强调运,以满足国内重点敏感地区和一些铁路运力比较紧张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并增加从公司系统外的成品油采购,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迟迟未跟随国际油价上调,中石化炼油越多也就意味着其承受的亏损压力越大。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殷孝东在本月初两次调研中石化公司后认为,尽管高油价对公司的炼油业务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中石化仍有可能逐步走出炼油亏损局面。 
    “虽然同处原油价格的高点,但今年7月份的炼油状况好于去年同期。去年7月份,国际原油WTI 的均价为74.48美元/桶,而今年7月份的均价为74.14元。比照原油价格变化,应该说,公司的炼油状况要好于去年。”殷孝东说。 
    他指出,和去年同期相比,成品油出厂价也没有太大波动,柴油出厂价继续维持4560元/吨,汽油尽管从去年7月份的5150元/吨,下降到今年的4930元/吨,但他认为,在目前柴汽比高达2.38的背景下,汽油价格的微小变动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而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和公司自身降本的效应,令公司可以在65美元/桶的水平上,做到炼油不亏,比此前的61至62美元的水平更高。”据殷孝东介绍,由于最近一年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约5%,在70美元/桶的水平上,公司可以获得约3.5美元/桶的成本下降。而在长期高油价的压力下,中石化在内部降本方面也有了突出进步。 
    此外,发改委对成品油调价的低调反应,令市场对短期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愿望再次落空,国内炼油行业将继续忍受高成本的煎熬。“但这应一分为二来看,目前国内民营加油站已举步维艰,市场竞争的残酷加速了市场整合,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公司来讲,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他看来,石油石化的全球化特征决定了公司的估值难以突破多年来人们约定俗成的范围,但中国的石油石化产业有着比成熟国家更高的成长性,抵抗周期性波动的能力更强,享受一定的溢价是合理的。在市场整体估值率创新高的背景下,中石化已经是市场中最为便宜的蓝筹股之一。 
    近几个月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以及夏季用油高峰期的到来,自今年1月以来就一直按兵不动的国内成品油价给油品供应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此前有报道称,两大集团已向发改委递交了涨价申请,也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发改委原本已拟定了调价方案,但受制于CPI的高压线而不敢轻易公布。本月4日,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供给,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