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陆海联运大通道将进入试运行
2007-8-13 17:2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8月下旬,经过多年论证的牡丹江陆海联运大通道将进入试运行阶段。东北地区内贸货物经俄罗斯口岸中转至中国东南沿海港口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试点阶段内,牡丹江市内贸货物经绥芬河过境到俄罗斯,并经俄远东港口转运至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其中,出境口岸限绥芬河,进境口岸限上海、宁波、黄埔,所经俄罗斯口岸限海参崴港、东方港和纳霍德卡港。据悉,黑龙江华晨国运物流公司近日将采取“中——俄——中”的集装箱货物运输方式,第一批内贸货物经绥芬河口岸出境,由俄海参崴港发往中国上海。 借道俄罗斯口岸,使牡丹江市内贸货物可以充分“享用”中俄陆海联运优势,尤其是俄罗斯海运优势,节约运费、降低成本。1996年,牡丹江开始建设以连接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日本海沿岸国家--东南亚各国的陆海联运“黄金通道”经过各方努力,解决了面临的许多难题。
从今年起,俄罗斯政府也积极配合,投巨资扩建松树口岸,修建东方港至格城口岸的铁路线,该铁路建成后,绥芬河将成为中国连接远东最大港口--东方港的唯一铁路口岸,成为俄罗斯建设“东西方走廊”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制约陆海联运大通道的前后方通道问题将得到全面破解。业内人士认为,通道开通以后,绥芬河运量如果突破铁道部确认的120万吨,达到1800万甚至5000万吨的时候,日欧的集装箱都能通过这条线路走。物流量的增加,将带来大量的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经济总量将成倍地增长。据测算,每增加100万吨运量,地方就可以增加1亿多元 的财政收入。
激活中俄边境贸易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商品粮的生产和储备基地。牡丹江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部位。长期以来,牡丹江市受地理位置所限,属内陆地区,内贸货物论空运、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要付出比较高的运输成本。据了解,由于运力有限,资源物资通过铁路、公路运抵南方耗时长、成本高,特别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月份,南下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出。
陆海联运通道就像一条大动脉,为牡丹江人注入活力。借道俄罗斯口岸,实现陆海联运,就可以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和成本。以大豆、玉米、煤炭运输为例,由哈尔滨经绥芬河到海参崴港运往日本的货物,从原来的10至15天,缩短为5至7天;每年按出口300万吨计算,可节省运费上亿元。
牡丹江市凭借该通道逐步从内陆走向海洋,把中国与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各国及地区连为一体, 原材料、工业制成品形成了良性对流。
绥芬河变“国际商都”
绥芬河作为陆海联运的重要“节点”,舞起哈——牡——绥经济产业带的龙头。近年来,绥芬河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占牡丹江市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的70%以上。绥芬河已与世界16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绥芬河由“国境商都”变成“国际商都”。
为提高陆海联运大通道的过货能力,近年来,绥芬河市先后筹资13亿元,对铁路、公路口岸进行了8期改扩建,形成集运输、查验、仓储、报关、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700万吨,过客能力为150人次。与此同时,还实行了铁路口岸24小时全天通关,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通商环境。目前,陆海联运大通道已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运输了大批煤炭、粮食、石料、汽车配件、电冰箱、木材等货物。
陆海联运大通道使绥芬河稳坐“对俄第分白岸”的位置。据了解,自1992年口一岸开放以来,每年俄罗斯人从绥芬河扛出的货物总值达100亿元。而绥芬河2006年的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过货量突破800万吨。
今年,绥芬河市明确提出要利用便利通畅的口岸通道优势,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通过拓宽大通道,壮大中俄边境区域性商品集散地。
国际物流格局基本形成
陆海联运大通道不仅带来了快捷的运输,更使牡丹江市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国际物流通道格局。据了解,每年从牡丹江市经过哈大线,再从辽东半岛进出口的商品运量一般为300万吨至400万吨,省内的国际铁路运量基本占国际货运量的60%至70%。在此基础上,公路、水运、航空、江海联运等运输途径构成了牡丹江市多样化的国际运输方式。
牡丹江市的中俄边境线漫长,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在开辟陆海联运通道方面已见成效,除稳定发展至大连等国内港口的传统通道外,牡丹江市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先后开辟出绥芬河铁路口岸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和俄罗斯远东各港口等多条国际物流通道。
拥有“铁海联运”的内陆港是牡丹江市国际物流的一大特色,目前已实现了出海口的延伸,黑龙江、吉林两省都可凭借陆海联运大通道获得出海口。牡丹江将随着陆海联运洲黄金大通道的畅通,走向海洋、走向国际。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