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购:进一步开放市场平衡贸易

2007-7-9 15: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中国数次以 “组织采购团”的名义,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抛出 “橄榄枝”。从 “奖出限入”到 “组团采购”,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资改革的战略转变。但是,正如官方表态: “贸易顺差仍然增长较快”,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国仍存在限制,有专家甚至认为此举是 “治标不治本。”中国外贸达到 “国际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李时民认为,当前政府积极鼓励扩大进口的直接原因在于缓解贸易顺差带来的内外压力。长期的巨额贸易顺差直接引发了我国与各贸易伙伴之间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外部压力,助长了外汇管理的风险和通胀压力,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大量的贸易摩擦直接影响到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
寻求博弈共赢
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5月23日在华盛顿结束,与此同时,为对话创造气氛的中国采购团在美签下的订单已经高达326亿美元,双方达成的具体协议包括:中国证券市场QFII的额度将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中国将在2007年下半年重新开始审批成立新的合资券商,同时增加合资券商可从事的业务。在航空领域,双方同意大幅增加两国间的航班,并决定在2010年重开航空谈判,为双方 “全面开放天空”设立一个时间表。在旅游方面,双方同意将在本次对话后,就中国居民随团赴美旅游事宜展开正式磋商。
    鉴于目前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政府自然要防范美国设立新的贸易壁垒。在这场新的贸易博弈中,中国政府希望通过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来缓和紧张局面。中国此次签订的美国商品采购协议也并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长期合同,目的是为缓和两国的贸易失衡。中国一些高级官员也多次表示,中国在对美贸易中无意追求高顺差,中方愿意增加进口。由此可见,经历了诸多贸易摩擦洗礼的中国外贸官员,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国际规则在贸易谈判中寻求博弈共赢。
国际分工现实需要
    积极扩大进口,体现了中国外贸战略的重大调整。李时民在谈到我国做出这种战略调整的原因时表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同为一个国家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外贸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一直体现着较为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在具体的外贸政策上,一贯重视并积极鼓励出口创汇,但对进口则设置了不少有形无形的障碍,并在政策上鼓励进口替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根据世贸组织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大幅度降低了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在政策层面,总的来看,尽管对进口的限制有所放松,但外贸政策的出口导向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奖出限入的政策惯性和思维定式依然长期发生影响。
    当前,中央提出积极扩大进口,体现了我国外贸战略的重大调整。这是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有机联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积极扩大进口这一政策动向表明我国的外贸政策正积极顺应世界贸易的发展潮流,从奖出限入的传统政策导向,逐渐向更为自由、开放的中性贸易政策大步迈进。
    李时民认为,从宏观层面角度看,积极扩大进口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外贸战略调整,是我国深入扩大对外开放,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和前提,而发挥比较优势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一方面,各国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商品生产和出口领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应通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取长补短,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逐步扭转单一出口导向的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发展战略和政策思维,实现进出口相对平衡的良性发展。
    他说,要解决贸易顺差问题,不能靠抑制出口实现。因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出口贸易长盛不衰,是由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及与欧美各国的产业结构差异决定的,换言之,是由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的,有其内在合理性。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下,出口衰退可能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要平衡贸易,不能光靠抑制出口,而应该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扩大进口上。
    总之,扩大进口体现了我国外贸政策的战略转变。从长远看,是我国深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比较优势,以新的姿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需要。从当前来看,是平衡贸易收支、缓解贸易摩擦、改善出口环境、稳定宏观经济的现实需要。
组团采购是 “急救针”?
    不过,对于中国率团赴美采购,也有不同声音。中国WTO研究会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陈泰锋认为,为缓解尖锐的中美贸易纠纷,中国采购团如同一剂“急救针”,这将有助于中美在知识产权诉讼的60天磋商期里取得进展,但对中美贸易顺差的长期困扰是“治标不治本”的。
    陈泰锋表示,这剂 “急救针”虽能迅速缓解尖锐矛盾,但对中美贸易顺差的长期困扰是 “治标不治本”的。这与3年前缓解钢铁贸易纠纷时的方式如出一辙。在美国先后在WTO状告中国对出口工业品补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出版业设限后,中国代表团赴美采购可称得上是立竿见影缓解紧张局势的 “特效药”、 “急救针”。实际上,美国对华的诉讼也是旨在得到市场开放的交换条件。
    “之所以‘治标不治本’是因为美国诉讼的目的不仅是想我们去买东西,他们清楚贸易顺差的形成是难以短期改变的,美国商界的意图是想我们进一步开放市场。”陈泰锋表示。众所周知,中国大量贸易顺差有跨国外资企业的贡献,且初级产品类型和价格优势短期改变不大可能。而美国进入中国市场最为关心的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陈泰锋表示,外资对中国开放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开放门槛,他们已经有了更深的第二层次的开放要求,那就是希望中国提供适宜他们开展业务的经营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等软环境。但在发展阶段中,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会引起社会矛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