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在资金投入上还很不足,内河港口的基础设施薄弱。”在上周召开的一个发布会上,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作上述表示。
他结合当前内河客货运量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通报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根据规划,我国将要建设一个由28个港口组成的内河河运系统,而建设这一系统所需的资金,除了中央要建立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的财政性资金外,政府将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机制,扩大社会融资。
新规划可使运力翻番
按照规划,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今后,在进行内河航道及新港口建设上,资金将主要投向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翁孟勇向记者介绍,我国未来的港口体系,将依托区域内的主要城市作为对外辐射的端口,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规划布局,将由包括重庆港、武汉港、南昌港、哈尔滨港等28个港口组成。
“全国共有内河港口1300多个,国家这次只抓28个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一是为了因地制宜,发挥港口的区域带动作用。其次,也是为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最需要的地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五”之前,我国对内河港口建设的投资都很有限,出现“挂不上去、放不下来”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在持续加大海洋港口建设的同时,似乎冷落了内河港口。另一方面,内河水运货运量在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这些都迫使内河水运产业必须尽快升级”。
据介绍,去年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8亿余吨,旅客吞吐量近1.3亿。这次,通过对现有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内河的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将遍及全国20个省(区、市),连接56个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对主要资源地和消耗地,实现有效连接,专家说,只要投资到位,到2010年,内河航道的通过能力,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约40%,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到2020年,运力预计能再翻一番。
外资准入但难以进入
最近几年,我国内河大大小小的港口建有3万多个,并且,许多地方港口在建设过程中,还出现贪大、求洋、求全。
在最近的几次会议上,交通部无一例外地提出,要发动多种渠道,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内河的港口建设,让人不由得担心,过量资本的聚集,是否会再次引起有关“港口过剩”的话题。
本报记者就这样的问题向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求证,徐副部长解释说,按照港口的适应能力与承载上限之间的比例,目前,二者之比为1:0.8,也就是说用80%的能力完成了100%的任务。到“十一五”末,目标是要达到1:1;到2020年,目标是要达到1:1.2,这就是要使港口建设“适度超前、结构合理、保障性能强”得到体现,“所以,目前港口还不存在过剩,投资也不会因此而有风险”。
专家认为,这次提出的重点建设的28个港口,有可能尝试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拓宽港口的社会化发展路子。
对专家的这一说法,记者从交通部规划司也得到大体相同的印证。规划司司长董学博告诉记者,进入“十一五”,国家计划对内河及港口建设投资额超过200亿元,预计它能撬起1000亿元的民间资本。“这1000个亿完全来自个人、企业或者外资。”交通部官员表示,由于通过贷款建水运的困难很大,现在,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扩大社会融资,“为此,我们对各种资本的进入,不设任何障碍”。
“政府确实没有设置障碍,但决不意味着社会资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一路平坦。”汪鸣解释,现在,准入没问题,进入有问题。在他看来,港口物流已经被归为生产型服务业,国家支持其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变,问题是,现在缺失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政策设计来配套,要开放哪个等级的港口?怎么开放?是港口的建设还是港口的运营?这些都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政策。更何况,现在许多港口,其管理权限都在地方,社会资本要想参股,必须先过地方政府关,“否则让你进,你也进不去。这种障碍的扫除,应期待一种具体的实施办法出台”。
上一篇:宜昌港列为内河主港口
下一篇:中国内河航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