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显示:2006中国服装业硕果累累又一年

2007-7-3 16: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0.54%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70.02亿件,其中梭织服装80.96亿件,针织服装88.64亿件,与2005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1.86%、12.48%和11.17。产量增幅大幅回调,均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通过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服装行业产业集群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产业集群产量增幅保持在10%以内,少数集群甚至出现负增长。2006年全行业实际完成服装产量512亿件,比2005年增长10.54%,其中梭织服装180亿件,比2005年增长5.88%;针织服装332亿件,比2005年增长12.54%。

    1、生产增幅回调,价值竞争时代来临。

    我国服装生产经过第一季度的大起大落,从2006年4月份开始回归到相对平稳的增长幅度。增幅较2005年同期有显著回落。

    2006年,我国出口和内需呈不同程度增长,而服装生产增幅显著回调。随着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变化,国内服装消费升级,国内大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贸易等其他领域的资优企业参与竞争,加速了国内服装行业竞争转型,数量竞争逐渐退出主流竞争模式,以品牌、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竞争时代开启序幕。企业纷纷转型,致力于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向质量型、价值型、创新型竞争迈进。市场竞争将朝着价值竞争阶段发展。

    2、各省市生产情况与2005年相比起落较大。

    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福建省稳坐服装生产前五名。广东省产量位居全国之首,其服装产量高于第二名浙江省44.18%,针织服装产量超过第二名浙江省70.12%。尽管广东省服装生产增幅仍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6年以来呈现出逐月上升的势头。广东省的出口数量是位居出口数量第二名的浙江省的3.07倍,其中针织服装出口数量是浙江省出口数量的3.94倍,梭织服装出口是江苏省出口数量的1.72倍。广东省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出口数量较2005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4.82%和8.93%,出口增长对广东省服装生产拉动作用显著。

    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分列第2至5位。其中江苏省梭织服装产量超过广东、浙江而居首位。浙江省在前五名中的产量增幅最低,仅为6.3%。浙江省是仅次于天津市、安徽省的外贸比例最大的省份,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4.85%,但出口交货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出口价格较高,出口数量增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增速回落是浙江省生产增幅放缓的直接原因之一。江苏省出口交货值比例为37.13%,比2005年略减了1个百分点,但是出口交货值增速较快,达25.16%。江苏省的增长是出口和内销共同增长的结果。2006年,山东省外贸比重较2005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不高,山东省2006年的发展是以内销为主要动力。福建省是我国服装生产前15名省市中产量增幅最大的省,也是两年来产量波动最大的省份之一。2005年福建省产量在几个月的负增长后,最终实现4.61%的增长。2006年1季度,福建省实现了48.55%的产量增幅,并一直把良好的增长趋势保持到年底。福建省在内销、外贸领域均具有较强优势。

    其他省份的生产情况较为平稳,较2005年均有回调。江西省、安徽省几个内陆省份生产一直保持较高增幅,但相对2005年均有明显回调。安徽、江西两省外贸比重都比较高,分别为56.99%和38.32%,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7%和2%。两省正在向新出口基地方向发展。但是安徽、江西两省的效益情况却远不如生产情况那样乐观,两省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85%和3.18%,都与全国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4.47%有较大差距。河南省仍出现10%以上的产量滑坡,其中梭织服装产量降幅高达54.6%。2006年以来,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外贸订单减少,直接影响了河南省的生产。

    ■ 服装行业效益增速放缓

    从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06年行业效益较2005年有所提高,但效益增速放缓,行业营运能力增强,但仍待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能力较2005年有所下降,发展势头放缓。2006年,我国服装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逐月上升趋势,全年较2005年微增0.07。

    1、行业规模继续平稳扩大,行业亏损面较2005年降低,但亏损额略有扩大,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

    2、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行业效益增速放缓。

    3、应收帐款比例、产成品比例较2005年均有小幅上升。

    营业周期较2005年同期减少1.74天;行业整体营运能力增强,但低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偿债能力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

    4、行业发展能力较2005年有所下降,月度销售收入增速、产值增速出现滑坡,行业发展存在隐忧。

    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能源和原材料涨价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尚未完成,降低了行业发展的速度。

    ■ 行业投资增加46 .67%

    行业投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42.11%,完成投资总额较2005年增加了46.67%,增幅较2005年略有回落。江西、河南、安徽、重庆、湖北、吉林几个内陆省份投资相当活跃;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也都有超过平均增幅的高增速;山东省完成投资基本与2005年持平,但投资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与纺织行业相比,我国服装行业投资中外资和港澳台资占的比重较大,该两项投资累计占总投资的30.90%,高于纺织行业的16.47%。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扩大了9.35%。2006年投资是一个技术改造型投资,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加工质量水平而进行技改投入比重较大。2006年服装行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6.27%,比2005年略降了0.5%。

    ■ 国内服装市场

    零售总额7500亿元

    1-11月份我国衣着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5%。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764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1-11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3.1%和12.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0%、21.5%和23.8%。服装类零售总额达7500亿元以上。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147.54元,比2005年提高了14.80%,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4.16元,比2005年提高了14.26%。但是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削弱了一定的居民服装消费能力。2006年服装国内销售增长属于增值型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价格指数突破100。

    大型零售业情况2006年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统计显示:服装销售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销售额较2005年同期增加了18.63%,数量增长14.95%,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幅回落了6.37和6.45个百分点。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12%。服装消费升级,消费者逐渐向较高消费层次漂移,服装消费市场分层进一步清晰。中高层次服装消费价格持续升温,消费者逐渐适应并接受现有价格段位,价格回暖趋势短期内不会被抑制。

    从消费品类来看,女装(不含内衣、T恤、牛仔服、防寒服、皮革服装、羊毛羊绒衫等其他类别)销售量占到服装销售总量的28.96%,销售量同比上升了18.85%,是最大的消费类别;针织内衣裤销售量占服装销售总量的16.27%,销售量同比上升12.82%,是第二大消费类别;童装消费量占服装消费总量的7.71%,销售量同比上升了11.63%。男装统计比较分散,预计男装销售数量应占到销售总量的20%。另外,羊绒及羊毛衫和T恤销售数量较大,分别占总销售量的7.08%和4.25%,销售数量同比分别提高了9.58%和22.19%。销售数量增幅超过平均增幅的品类有T恤、牛仔服和女装。

    ■ 服装进出口稳步增长

    进口增长5.5%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进口16.97亿美元,同比上升了5.5%。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进口8.69亿美元,同比上升了6.55%;针织服装及附件7.17亿美元,同比上升了3.11%;服装平均进口单价2.26美元/件,同比提高了11.33%,其中,梭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3.71美元/件,同比提高了20.45%;针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1.57美元/件,同比提高了6.08%。进口服装消费约占我国服装消费总额的1.5-1.8%。

    从我国复进口的金额增幅达45.06%,比200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进口单价提高了11.59%,针、梭织服装进口单价分别为2.33美元和8.93美元,分别高于我国平均进口单价6.88%和94.55%,服装进口单价高于我国服装平均进口单价28.91%。

    出口增长25.14%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14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18%。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51.9亿美元,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64.72%,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9.82%,服装出口266.22亿件,同比分别上升28.9%和21.16%。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37.24亿美元和84.72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4.81%和13.95%;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49.01亿美元和181.51亿件,同比分别增长45.44%和24.85%。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顺差934.94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52.68%,比2005年的70.92%下降了18个百分点。2006年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从2005年的95.7%上升到96.5%。

    1、月度出口增幅波动明显。

    2006年服装出口未完全遵循以往出口规律,月度出口波动较大。贸易环境和政策变化,以及进出口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服装出口表现。1-12月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受到配额、国际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波浪型增长并逐步超过上年水平,最终高于2005年全年增幅9.5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幅曲线更为波折,最终远高于2005年全年增幅13个百分点。

    2、出口单价大幅上扬,出口产品结构趋优。

    2006年服装平均出口单价2.94美元,同比上升了10.94%。

    其中棉制服装出口单价增幅较大,达20.34%。针、梭织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都有大幅增长,但梭织服装增幅明显远低于针织服装增幅。梭织服装平均出口单价增幅较小,为7.49%;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大幅提高,增幅达19.78%。

    3、广东省一马当先,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

    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前五位的省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山东省,这五省市出口金额占服装总出口的76.70%。

    广东省稳坐服装出口第一位,同比增长78.47%,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金额的29.50%,高于第二名浙江省12.8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全年深圳市出口金额增长了225.82%,出口金额高达146.22亿美元,占广东省服装出口总金额的52.085%,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15.36%,比2005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出口数量达45.09亿件,同比上升了54.23%,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量的16.94%,比2005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出口单价猛增了128.31%。

    梭织服装出口前五名省市中,上海市平均出口单价略有回落,其余四省持续“增值型”成长势头。广东省针织服装出口金额猛增,同比增加122.65%,出口单价同比增长65.77%,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38.06%,远远超过其他省市。排除“深圳因素”,出口单价也至少有20%的增长。北京、河北、天津则出现高幅度负增长。黑龙江、新疆、四川和江西几个内陆省份出口增长可观,梯度转移初见端倪。

    4、我国服装出口区域格局微调。

    2006年,亚洲依然是我国服装最大的出口大洲,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39.97%;美国成为我国服装第一大出口国,对美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16.95%,同比增加了18.91%。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对罗马尼亚出口激增,达49.7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38.86%,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5.22%,位居出口国第四。对土耳其出口同比增长了1386.46%,使土耳其成为我国第19大出口国。

    2006年我国主要出口国中,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的出口值得注意。我国对两国出口数量金额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出口金额增幅巨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两国出口单价同比也都出现了169.38%和216.11%的高增幅。对罗马尼亚的针织服装出口单价提高了232.48%;对保加利亚的梭织服装出口单价提高了279.51%。对罗马尼亚针、梭织服装出口单价分别高出我国服装平均出口单价78.44%和16.56%;保加利亚针、梭织服装出口单价分别高出我国服装平均出口单价74.31%和69.50%;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服装平均出口单价分别高于欧盟0.73%和8.05%,分别高于日本12.25%和20.71%;在我国出口前15位的国家中,罗马尼亚的出口单价次于意大利、美国、俄罗斯位居第四;保加利亚则次于意大利和美国位居第三;在我国所有出口国家中,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分别为第10和12位,分别比2005年提前了112位和103位;两国梭织服装出口单价分别居第42和13位,分别比2005年提前了149和78位,特别是保加利亚梭织服装出口单价已居我国出口前15位国家梭织服装出口单价之首。

    2006年我国对美、欧服装出口持续量降价增的趋势。我国对美国服装出口金额为161.3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8.91%;针、梭织服装平均价格分别为4.65美元/件和4.49美元/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4.16%和6.9%。我国对欧盟服装出口16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64%;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小幅下降,而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21.05%;梭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了11.05%,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2.18%。在欧盟25国中我国服装出口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受欧美出口情势不明朗、配额分配办法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配额使用情况不甚理想。根据欧盟海关和美国海关的数据显示,欧美对我国设限的服装产品清关率最高也未达到90%,对美设限服装产品总体清关率为74.49%,对欧设限服装产品总体清关率为72.18%。

    5、一般贸易持续增长,出口贸易方式优化。

    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71.07%,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地位。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增长速度很快,但仍不能成为贸易主流,仅占3.6%。由于目前国内和国际的出口加工费、用料等都已经相当透明,没有明显增长空间,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加工贸易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国内面辅料行业发展迅速,中高档面料国内采购已经能够满足出口需求,因此尽管人民币升值为进口面料创造了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企业仍然首选一般贸易方式。

    6、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成为我国服装出口最大主体。

    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出口金额为355.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09%,占总出口比重为37.33%。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幅也高达25%,占出口比重达到18%。“两税合并”对外商在华投资的影响尚不明了,但必定能够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国企的出口比重较2005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比重较2005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比重较200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成为我国服装出口的最大主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