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74.9%民众担心身边世界被垃圾淹没

2007-7-3 16: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最新全国读者调查显示,85.2%的人感觉近年来垃圾越来越多

    74.9%的人担心身边世界被垃圾淹没

    “我还以为北方的梨花9月才开呢!”21岁的王二这样开玩笑地回忆北京给他的第一感触——3年前他第一次从江西来到北京上学时,车到京郊,“路边的树挂满了白色塑料袋,跟开满了梨花似的,很是壮观。后来才知道那都是被风从附近垃圾场刮来的。”

    与王二的印象相印证的是,来自北京市政管委的数字显示:2005年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14710吨/日,处理能力却仅为10350吨/日,日缺口达4360吨,而到2010年,这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至10770吨。

    即便如此,北京的垃圾处理能力在全国已属领先。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万志提供的数据是,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达1.2亿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建设部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全国660座大中城市,有1/3以上已被垃圾包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开展的一项全国读者调查显示,85.2%的人感觉近年来垃圾越来越多。

    对于越来越多的垃圾,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也不断提高,处理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1%上升到目前的58.2%,但无害化的处理只占20%左右。也就是说,仍有近一半的城市生活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进入环境。

    本次调查中,22.9%的人认为,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垃圾山随处可见。

    据了解,国际通行的垃圾处理方法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其中,焚烧发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

    而在中国,70%左右的垃圾通过简易堆放和填埋法处理,20%左右的垃圾通过焚烧和堆肥进行利用,另有10%左右的垃圾通过废旧物资回收进行循环利用。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危害也极大,往往把大量剧毒、有害物质与生活垃圾一起埋到土壤中,不仅蚕食掉大量耕地,并且严重威胁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就指出,目前全国固体废物堆存量累计已近80亿吨,占用和损毁土地200万亩以上,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尤其要注意垃圾对农村的影响。”一名参与调查的读者,在给本报的来信中以黑体并加着重号的形式特别提醒说,“一提到垃圾污染,很多人想到‘垃圾围城’,但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农民。城里的垃圾只要几天不清理,城里人就开始闹。但城里的垃圾拉到农村一倒,农民守着垃圾堆一过就是好几年,却必须忍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也对媒体说:“现在有种怪现象,城市中心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离城市远的地方也是青山绿水,但到了城郊却是垃圾成堆,原因就是城里的垃圾都被推到了郊区。”

    事实上,对于城乡普遍存在的垃圾问题,中国已经制定了多项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防止污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执行落实效果不甚理想。

    以垃圾分类为例,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已陆续推出,但不少读者来信说,其实很多市民还是一个塑料袋打包了事。

    不分类也许并不意味着市民的环保意识弱。本次调查显示,当面对两种产品时——一种是“环保的、可循环使用的产品,但价格稍贵”,一种是“一次性产品,价格比较便宜”——89.2%的人会选择前者。分类不普及,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提到的也许值得思考:“清洁车收集、运输时根本不加区分,一车拉走,这样分类还有意义吗?”此外,记者也发现,不知道如何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人不在少数。

    再比如包装垃圾,据统计,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体积的30%是由各种包装物构成的。尽管近年来已采取多项措施,但是过度包装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在调查中,74.9%的人担心“早晚有一天世界会被垃圾淹没”。“但愿这样的担心最后被证明只是我杞人忧天。”一位参与调查的读者在来信中说。

    背景资料: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7年2月26~3月26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823份有效问卷,其中报纸读者回寄问卷200份,网络读者填答问卷1623份。受访者中男性占72.1%,女性占27.9%,平均年龄为30.5岁,其中19~35岁读者占74.3%,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9.0%。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