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尚难成为空客核心供应商

2007-7-3 11: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仍然难以成为空客的核心供应商。 
  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巴黎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航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出人意料的宣布,一航集团将竞购空客旗下六家将被拍卖的欧洲工厂。 
  如果该计划得以成行,将是一航集团首次跨出国门进入飞机零部件领域。不过空客方面却表示,截至目前的竞购名单中并没有一航集团。 
  这一场收购的序幕刚刚开启就已经云山雾罩了。业内人士指出,出于政治风险和培植竞争对手的顾虑,空客很有可能拒绝一航集团的“橄榄枝”。 
  接盘者的算盘 
  近日,空客在欧洲的六家飞机零部件工厂成为了业内的焦点。空客方面计划出让六家工厂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并已经完成了出售前法律、财务等各方面准备。 
  这六家工厂涉及制造机翼、机舱、机体外壳等业务,空客希望为其中三家工厂寻找合作伙伴,另外三家则大方的转让。为了加大叫卖筹码,空客承诺,转让的三家工厂将继续长期承担现有空客项目,如A380、A320、A330、A340系列和A400M军机项目的工作量。 
  空客卖厂并非无风起浪。受累于A380延迟交付的影响,空客急于压缩成本,它于今年2月份提出了一项名为“POWER8”的重组计划,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在欧洲范围内逐步裁减约1万名员工,并将六家工厂出售、转让或与其他工厂合并。 
  针对空客的叫卖立刻出现了大批接盘者,一航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空客已经同意与一航集团进一步接触,但该计划还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一航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 
  为何一航集团如此垂涎空客工厂? 
  原来,转让工厂中涉及到相对核心的机翼生产等技术,这一向是航空公司的“秘方”。以波音为例,它在研发外包中有一个底线,机翼生产等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亲历亲为。除了将波音787飞机的机翼转包给日本外,其余机翼技术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保留。如果此次一航集团能够竞购成功,那么“偷师学艺”后将会提高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一航集团有可能从空客工厂中得到梦寐以求的研发能力。 
  沈飞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单纯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水平并不落后,国内真正欠缺的是研发设计能力和总装集合能力。 
  目前,空客与波音的生产模式是将大部分的飞机零部件外包,自己只关注总装、研发等核心领域。但是同时它们也拥有自己旗下的零部件工厂。 
  这些工厂享有“特殊地位”,虽然目前沈飞集团承担着空客A320机翼的制造,但是与沈飞这样的转包商不同,波音或者空客旗下的工厂可以参与到飞机项目的设计研发中。 
  “当年我们设计波音787时,涉及到某个飞机部件时就直接拿设计图稿与核心工厂商谈,比如起落架要求到什么强度,工厂会在我们的设计上提出意见、加以改进,最终满足波音需求。”波音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参与飞机研发的“资质”并不是所有供应商都能享受的。 
  显然,一旦一航集团进入空客的“核心团队”,将会弥补我国航空制造业的研发短板。 
  不在是否买得起,而在是否愿意卖 
  “相比于我们与庞巴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竞购空客工厂更像一笔商业生意,用金钱来换取双方利益。”一航集团的内部人士如是评价。 
  这笔生意不但会带给一航集团真金白银的好处,还会附加巨大的品牌效应。“进入空客的全球产业供应链就相当于拿到了空客的‘质量许可证’,可以得到全世界航空制造领域的认可。”分析人士比喻,这好似中国制药企业拿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对于一航集团的品牌和形象提升将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但是,不同于上述一航集团人士的观点,空客对这桩买卖显得并不热心。据悉,空客已经邀请参加竞购的买家前往欧洲参观洽谈,但名单中目前并没有包括一航集团。 
  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表示,竞购工厂的关键不在一航集团是否能买得起,而在于空客是否愿意卖。 
  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中国的军工企业经常会被列入美国“黑名单”,去年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被美国封杀,并牵连到旗下的长城航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最终,长城航空因为波音停止技术支持而不得不选择暂时停飞。 
  “作为飞机制造商,空客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核心供应商中出现问题,而一航集团的出现伴随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上述分析师坦率地表示,美国将是空客和波音未来角力的主战场,空客自然不想在这个市场上“先天失衡”。 
  此外,中国提出的“大飞机战略”更为此次的收购蒙上了阴影。最近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飞机热潮,希望自主研制的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这种产品定位直指波音和空客的“老巢”。 
  对于大飞机战略,空客曾公开表示“中国研发大飞机项目并不会改变中国与空客的工业合作关系”,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大飞机要获得长远市场运作,势必要走入国际市场分一杯羹,迟早会与波音和空客兵戎相见。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以上顾虑,一航集团竞购空客工厂很有可能成为一场空。“毕竟对于空客来说让中国企业接盘,相当于培植了一个还在襁褓中的竞争对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