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进入后航运中心时代

2007-7-3 11: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四月份本港货柜吞吐量同比下跌百分之一点六,乃继三月后再次录得负增长。今年头四个月累计吞吐量为七百四十万箱,只微升百分之零点四,表现差劲。但新加坡港口的货箱吞吐量在同期上升一成四至八百八十万箱,超出本港近一百四十万箱,差距有不断拉阔之势。 
  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社论说,本港的世界第一大货柜港桂冠早于前年为新加坡夺去, 至今不单无法追回,且落后程度正与日俱增。 
  竞争对手并不止于新加坡,上海港头四个月货柜吞吐量达八百零八万箱,同比大升近 二成七。因此如无意外,上海今年已可稳爬香港头而晋居世界第二大货柜港。何况上海港的发展尚在初步阶段,还有巨大的扩张空间。首先,洋山港正继续扩建,吞吐量将逐步扩大。其次,上海正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加快与沿江经济带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其航运业务的腹地,增强发展后劲。 
  社论认为,如果说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过已成定局,香港今后还要面对的竞争,将来自旁边的深圳港,和高速崛起的广州南沙港。当深广竞争日益激烈之时,香港却未可渔人得利,反成为双方抢截货源的大输家。估计不用多久,广深的综合或深圳单独的吞吐量便可超越本港,香港货柜港的世界排名,将如高雄、釜山般一降再降。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海运部分已难于保存,在大势已去下势难免被边缘化。事实上,未来几年各方的关注点 
已不在此,而是本港航空货运业务,又会否如海港般遭遇到周边机场的巨大竞争压力。 
  本来早几年前有建议香港可仿效伦敦,建设无海港的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发展码头之外的其他与海运相关业务,但看来这亦不易实现。因此,香港显然已步入后航运中心时代,今后要谈的已不是如何发展本港航运业(或许航空客运是例外),否则只在浪费时间。真正要做的倒是:(一)航运业务收缩的善后工作,这包括货柜码头及港口区如何由再发展加以更好地利用;如何令失业工人由再培训来达致再就业,和如何协助相关的企业转型 
。当然,还要细看哪些工序、业务尚可由政府给予适当支援保留在港,以减少流失。多年来建立的航运及相关产业牵连甚广,占GDP及总就业额不少:工人以十万计而产值以百亿计。如善后不当将会造成社会及经济震荡,后果堪忧。 
  (二)发展替代的新兴业务。这与善后工作将可相辅相成,如搞得好可大为缓减航运业收缩带来的调整阵痛。许多人或以为香港只要能保持国际金融中心便足矣,近日QDII宽禁,更令这些人十分亢奋。实际上这也许只会风光几年:当大部分本港H股、红筹以至蓝筹都在内地上市后,QDII的功能亦将失去大半。其他的人民币业务若不是望穿秋水,能在港开展亦只属过渡性质。显然,港人已是时候要认真直面未来,凭新思路再创新猷。如继
续靠吃老本浑噩度日,将后悔莫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