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六次提速展现中国铁路巨变

2007-7-27 1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第一次大提速,1997年4月1日,是中国铁路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从这天起,端惯了计划经济铁饭碗的 “铁老大”,建国以来第一次实施了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48公里/小时提高到55公里/小时。
    空运的发展,高速公路的日益发达,抢走了铁路的大部分生意,铁路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速度是火车的威风所在,中国铁路再不提高速度,必将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铁路也许会真的走入 “夕阳时代”。此次列车提速正是在这种面临着铁路 “生与死”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列车提速冲击了竞争日益激烈的运输市场,不仅是中国铁路走入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而且实现了中国铁路的世纪梦想,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次突破,是质与量的飞跃。它的出现打破了现有客运市场的格局,中国铁路 “夕阳不再”。第二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最高运行时速达140~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55公里/小时。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首次开行了行包列车,并又一次大幅度地提高列车速度,全面调整列车运行图。1998年的新运行图,充分发挥了铁路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全面调整运输产品结构,增加夕发朝至列车、快速列车、货运 “五定”班列,推出行包专列、海铁联运班列等运输新产品,为旅客货主提供更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铁路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它体现了铁路的运输能力、运输效率与效益,也体现了铁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改变了铁路运输形象。第三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三次大提速。这次提速的线路,除京九铁路是纵向的以外,陇海、兰新(亚欧大陆桥)、浙赣线 (与汀黔、贵昆连成横向东西大通道)均是横向的。加上前两次提速的 “三纵”(京哈、京广、京沪),中国铁路形成了 “四纵两横”提速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地区,尤其为东西部人员和物资交流创造了快捷的大通道。这是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为西部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向与铁路紧密相连,大批工业和企业随着铁路的建设而建立,又随着铁路的发展而壮大。特别是大宗物资长距离的运输主要靠铁路。铁路运输以其大能力、低成本、全天候的技术经济优势,加上提速带来的效益,更能够适应西部与东中部长距离快速物资交流的需求,并为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铁路第三次大提速进一步支持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西部铁路提速有效促进了对外开放。西部地区没有出海港口,但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扩大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铁路提速将加速促进对外交流与沟通。这次提速,使亚欧大陆桥增添了翅膀,成为一条安全快速的铁路大通道,对于加强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我国与亚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第四次大提速
    2001年10月21日,实施全国铁路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新列车运行图。这次提速是从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在 “九五”期间成功进行三次列车大提速的基础上进行的。提速的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至成都 (经汉丹、襄渝、达成线)、京广线南段、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61.92公里/小时,比2000年平均提高2公里/小时;平均技术速度达70.32公里,比2000年提高2.15公里,其中特快列车为92.76公里/小时。在提速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对全路列车运行图进行了调整。
    这次提速调图的主要特点:一是提速网络进一步扩大。这次提速里程为4257公里,使我国提速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提速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二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有了新的提高。三是扩大了长途旅客列车能力。四是进一步体现了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五是合理安排旅游专列和行包专列运行线。六是增加货物列车和五定班列。七是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五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65.7公里/小时,直达特快列车旅行速度129.2公里/小时,特快列车旅行速度92.8公里/小时。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00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
    第五次大提速推出了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客货运输新产品。新增开19对Z字头一站直达特快列车,实现了大城市间的旅客快捷运输;增开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的特快和快速行邮专列,以及冷藏、集装箱快运专列,实现了货物快捷运输。
    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千方百计挖掘既有线路的运输潜力,扩大路网整体运输能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系列战略增长点通过大提速后的铁路干线网纵横连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第六次大提速
    中国铁路前五次大提速适时而出,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0年来,大提速的成效充分显现,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正一路高歌猛进。2007年4月18日起,铁道部又实施了全国铁路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此次提速范围包括京哈、京广、浙赣、沪杭、京沪、陇海、胶济等干线,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提速后,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最大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投入使用,首次在我国铁路既有线上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动车组,其速度目标值、技术含量、提速规模和范围都超过了前五次。
    这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着眼创新发展与整体提升,构建了四大客运产品板块:一是大量推出城际快速客车。二是开行主要中心城市间的动车组快速客车。三是增开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四是全面优化普通客车产品。在货运方面,坚持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与全面优化货运服务,构建了货运产品三大服务板块:一是进一步提高直达和循环直达列车开行数量。二是大力开行集装箱快运班列。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全路新开16对集装箱快运班列,普通集装箱开行总数达70条运行线,增长60%以上。三是大幅增加 “五定”班列运行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