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城乡共建打出“三张牌”

2007-7-25 12: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落实市文明办对城乡共建活动要求,市交通局结合交通优势,针对不同共建对象综合运用帮扶举措,打出了典型牌、文化牌,资源牌,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使共建双方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发展。发展当地水运业,市地方海事局重推“资源牌” 

2003年1月27日,市地方海事局与高淳县阳江镇东湖村签订了城乡共建协议,成为当年我市第一个城乡共建对子。东湖村是一个水运强村,由于船员知识结构层次较低,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不强,加上家家户户各自为战,村民收入增长不快。为此,市地方海事局决定利用东湖村自身资源,明确了帮助其建一个公司、修一条路、架一座桥、资助一批贫困学生、培训一批船员的“五个一”共建重点。四年来,市地方海事局在东湖村培训年审船员714名;出资25万元,把水泥路一直铺到村民家门口;集资80余万元,建成了一座“连心桥”。为整合资源,市地方海事局将村里分散的水运个体户集中经营,组建了南京东湖航运有限公司,使东湖村水上运输业由作坊式经营一跃走上公司化经营轨道。公司组建以来,公司总资产已达2亿多元,年利润达3000多万元,东湖村也一跃成为高淳县的经济强村。学习李元龙,市公路处力打“典型牌” 

2006年,市公路管理处与李元龙的故乡——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结对,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市文明办、市交通局领导非常关心大泉村共建工作,并多次到现场进行调研,提出要大力弘扬李元龙精神,为群众办实事。此后,市公路管理处先后投入近45万元,对大泉村长庄开发区道路进行了绿化,并修建水泥路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入800万元对竹镇至大圣的出镇公路进行改造,使大泉村道路与宁连、宁淮两条高速公路连接;帮助大泉村引进海龙王服饰有限公司,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300人;新建农民技术培训教室,配电脑12台,培训达到1600多人。让共建对子物质和精神都“小康”,市航道处打出“文化牌” 

江宁区禄口街道彭福村是江宁区“老先进”,早在2000年,市交通局就总结了老支书沈庆喜捐资修路的事迹,把“三讲”总结会搬到村头开,提出“学习劳模沈庆喜,修桥铺路为人民”,并由此拉开了全市农村水泥路“村村通”的序幕。 

市航道管理处与彭福村确定为共建对象后,多次上门,签订了有11项具体内容的共建协议。今年,市航道处帮助彭福村疏浚秦淮河边黄砂码头6000多方,资助彭福10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改造和构筑中心沟两侧道路护坡,并帮其建农村客运候车亭一座,进一步完善彭福村的交通设施,方便村民出行。 

“只有物质上的小康,没有精神上的小康,物质上的小康也靠不住”。在彭福村物质条件小康基础上,航道处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制作《彭福——幸福的村庄》单曲的专业伴奏和录音光盘,把彭福村邻里互助、敬老爱幼等创建和谐家庭的真实故事整理成册,为彭福村添置小型摄像机、DVD机、平板电视等设备,并进行相关培训。 

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说,城乡共建活动不是单向的扶贫助困活动,而是一项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载体,市交通局各部门根据实际,综合运用资源牌、典型牌、文化牌,一方面加强了农村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农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些帮助。另一方面在城乡共建整体联动过程中,参建单位在保持和巩固创建成果同时,自身形象也在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