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峡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2007-7-20 12: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长期以来,三明一直处在全省交通网络的“井底”,经过全市上下近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如今三明已跳上了“井口”,三明交通不便的落后状况已大为改观,天堑变通途。 
  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公路建设共投入资金139.34亿元,超过1949年到2002年交通建设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居全省第一位,其中获得部省资金支持44.24亿元,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被交通部正式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海西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到目前为止,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省第三,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车,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开工建设,永宁高速公路2007年获国家立项;农村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二,硬化路面通乡率达100%,通村率由2002年的30%提高到2006年的81.2%;三明机场开工续建;闽中快速通道向莆铁路控制性工程可望今年动工。海峡西岸三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已经正式启动。 
  构建总体思路 
  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公路运输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基本平台,是促进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基本保证。 
  根据全省交通网络布局,三明市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枢纽节点,提高运输业服务水平,形成以三明(沙县)为中心,覆盖半径800至1000公里的综合快速运输网络,构筑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航运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四个通道:快速客货运输通道,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运输和国、省道主干线为依托,实现三明与省内外经济区及沿海港口的快速互通;客货运输站场网络,以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和各级运输枢纽为主体,实现客货集散运输,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客货运输通道,以县、乡公路为依托,遍布城乡、四通八达,实现公路网络布局的优化;内河运输通道,实现矿产、原材料等大型货物低成本运输。 
  强化保障措施 
  三明市成立了三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了规划、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物流四个工作组,用好用活国家有关政策,争取上级部门对综合交通枢纽各有关项目建设的支持。同时市级部门对涉及综合枢纽项目实行政策倾斜,做到优惠政策优先到位、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资金优先拨付。 
  加强项目的规划论证,做好项目的勘测设计、申报立项。强化挂点领导责任制和业主责任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前期工作目标管理,加大投入力度,促进项目落地。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协作,统筹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在资金保障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对重点方向和薄弱环节项目的投资;建立健全银政企合作机制,用活用好金融资本;加强对存量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建立“投资—盘活—再投资”的滚动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充分利用BOT等多种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此外,强化安全质量保障。特别注意加强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工序、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创建质量品牌工程。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加快核心项目———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枢纽支撑体系建设,是该市跳上全省交通网络“井口”的关键。对此,该市对交汇于三明的多种交通方式和运输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转换,其中,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系统包括公路客运中心、铁路客运站、三明机场航站大楼、城市公交停车区;货运系统包括闽西北物流中心、三明(沙县)公铁水联运货运中心;航运系统包括三明(沙县)水运港口、沙溪航道疏通工程;道路系统包括多种交通运输形式与城市交通对接的道路;同时开发与枢纽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服务业。项目规划占地26平方公里。建设目标为:实现公路、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与社会车辆的零距离换乘,并有专线巴士与三明机场连接,建成后规划旅客年发送能力达到912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达600万吨,成为海峡西岸中部运输方式最齐全、设施最完备、服务最优良、覆盖周边地区的客货运网络系统。项目已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体规划设计。3月23日,市政府与省交通投资控股公司对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公路客运中心”、“闽西北物流基地”、“沙县水运港口”等项目签署了合作意向,有关前期工作正在对接当中。计划今年完成规划编制。 
  在枢纽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保证了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是构筑“两横一纵三联”的快速通道。这些通道建成后三明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700公里,境内将有三条出省快速通道,四条到达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贯通该市的长深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最便捷的通道。“两横”:除已建成的福银高速公路外,另一横包括:一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三明境内全长154公里,总投资86.16亿元,于2005年动工建设,计划年内完成路基工程。2009年初建成通车后,实现该市3小时达到闽南经济圈。二是永(安)宁(化)高速公路,三明境内里程123公里,总投资81亿元,项目于2007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月中旬向国家发改委上报项目工可报告,力争年内实现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2011年建成通车后成为该市进入江西内陆省份又一条便捷通道。“一纵”:永(安)武(平)高速公路,境内全长40公里,总投资27.2亿元,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线动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后,实现该市4小时到达“珠三角”经济圈。“三联”:一是建(宁)泰(宁)高速公路,全长74公里,总投资53亿元。规划方案已于3月21日经省交通厅审查,目前项目“预可”报告上报省发改委、交通厅。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将实现三明市全市12个县(市、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二是三(明)厦(门)高速公路,境内全长81公里,总投资58亿元,已完成路线规划方案的编制。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将实现3小时到达厦门港。三是永(安)漳(平)高速公路,境内全长约7.47公里,总投资为6.5亿元,已完成路线规划方案的编制。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将进一步缩短三明市与沿海港口及“珠三角”经济圈的距离。 
  ———国(省)道干线建设。计划至“十一五”末期,基本完成不与高速公路走向平行的省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干线公路网络服务功能。建成后将形成3条连接福建沿海、2条连接龙岩、2条连接江西、3条连接南平的普通公路进出通道。在通往区外的普通公路方面,已经按二级公路改造了三明经明溪、建宁至江西广昌的出省通道(局部路段为三级路)、永安至漳平公路、将乐至顺昌公路及部分区域内的连接通道。2007年底三明市将按二级公路标准基本建成尤溪至德化、三明至江西石城、清流至连城、宁化至长汀的干线公路。在区内路网方面,力争到2007年底,完成国道沙县至永安小陶路段,2008年完成省道306线三明至宁化、三明至大田路段的水泥砼路面重新铺设,实现未通达高速公路的县都有一条二级公路通达三明市区。增加沙溪沿线的干线通道,积极创造条件,择机建设三明至沙县快速通道、205国道贡川至永安段,推进市区、沙县市县一体化和三明、永安城市联盟进程。 
  ———农村公路建设。4月初,三明市根据省交通厅相关优惠政策,组织各县(市)与省交通厅签署了农村公路建设“一县一议”协议。全市今年争取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32.8公里,实现硬化路面通村率99.5%,全市1731个行政村除10个人口较少、建设里程较长的暂缓建设外,其余都将实现至少有一条硬化公路通至乡镇或干线公路。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和策划了向(塘)莆(田)铁路、长(沙)泉(州)铁路、建(宁)龙(岩)铁路、长(汀)三(明)铁路四个项目,全部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其中向莆铁路与京九线、浙赣、鹰厦、福建沿海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相连,在三明沙县建设较大规模的编组站,它的建设将填补福建省中部地区铁路空白,构筑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便捷出海通道,三明段全长227.96公里,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长三铁路连接鹰厦、赣龙两条国铁干线,形成我省内陆交通和南平、三明、龙岩三地区通往长三角、珠三角最便捷的大通道,三明段全长203公里。已完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列入铁道部和福建省部省会议纪要。建龙铁路是向莆线和赣龙线的联络线,也是打通武厦(武汉经南昌到厦门)大通道的连接线,是我国自北向南通往厦漳泉沿海构筑的一条距离最短、运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快速通道,三明段全长134公里。目前,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已分别编制完成《建宁至龙岩铁路建设必要性分析》、《新建铁路建宁至龙岩线方案研究》。长泉铁路是加强中西部地区与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运输联系的主要纽带。该线贯通三明的宁化、清流、永安、大田等县(市),三明段全长200公里。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运作。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三明机场建设,截至4月底,机场续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7亿元,占总概算的45.4%,计划2008年建成通航。 
  ———内河航运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沙县港口及沙溪五级航道航运工程项目。目前,沙县境内航段经过清淤整治,已具备通航条件,下一步,将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协调航道建设有关各方,解决好沙溪口水电站船闸下游至南平市区脱水段航道条件问题。建成后可通行300吨级船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