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mec:前进中的RFID

2007-7-20 12: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访Intermec(易腾迈)中国区RFID业务拓展经理徐承东先生
  Interme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识别行业企业之一,40年以来一直专注地致力于为制造业、物流与运输业以及公共服务行业提供自动识别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解决方案。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办事处,到2005年大幅扩建中国区团队,成立了深圳办事处和设在上海的全国服务中心,为 “亚洲战略”的实施运筹帷幄。在2006年,Intermec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80%。
  面对国内物流信息化需求激增及RFID在物流行业中备受关注的现状,Intermec中国区RFID业务拓展经理徐承东先生接受了《工业界》记者的采访。
  自动识别与企业信息化不可分割
  自动识别技术和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系统密切相关,作为行业领先的自动识别技术企业,我们就站在自动识别行业的角度谈谈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的理解。
  一般意义上,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计划层、执行层和操作层。所有这三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就是Intermec以为自己使命的前端自动识别数据采集系统,它负责提供操作层系统赖以运行的硬件平台。
  在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和企业管理的时间非常短,无论在企业管理水平还是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正在飞速发展和提高。许多的企业已经具有了计划层系统,但这些计划层系统往往缺乏执行层、操作层系统的支撑,因而企业常常会感到这些花费巨资建立的系统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或者说期望的效果。
  事实上这毫不奇怪,全球权威的市场调研机构Gratner公司认为,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帮助ERP系统提高50%的效益,换个角度来说,这个观点也可以表述为没有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ERP系统的应有效益只能发挥出一半。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自动识别市场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需求就会越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前提存在,也就不可能会产生出对自动识别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动识别技术的市场容量可以视为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度量指标。
  RFID为企业创造效益
  企业信息化系统越完备就越需要生产一线现场的细致、准确和实时的数据,而自动识别技术的作用就是自动、快速并准确地采集数据,从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生产现场信息的触角。
  RFID这种全新自动识别技术的出现,为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使得一些过去因受到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的限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用传统自动识别技术手段解决在经济上(ROI,投入产出比)上不合算的问题,可以得以解决。
  物流供应链是RFID最大价值潜力的领域。甚至可以说,RFID和物联网、EPC(产品电子代码)相互配合,将会带来一次物流信息技术的革命。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RFID的应用所采用的都是利用RFID标签可重复写入信息的特点,在相对封闭的范围内重复使用标签的模式。因为,采用闭环重复使用的模式,能够让企业在充分利用RFID的技术能力创造效益的同时,有效地规避RFID标签相对于条码标签成本过高的风险。在这样的应用模式下, RFID标签的成本将会被分摊到其长达几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会造成企业直接成本的上升。
  同时,RFID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以外的很多方面同样也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例如,RFID技术可以配合MES系统更加自动、密集、准确地采集生产进度信息、生产质量信息,改善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加强生产线物料供应的精准程度,更好地实现JIT和JIS生产。
  虽然根据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现实,短期之内直接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全面部署RFID不太现实,但是,在企业内部供应链(例如从企业自己的零备件仓库开始,经过备料间,到生产工位的部分)运用和部署RFID技术,以提高其透明度,为企业创造价值仍然是可行的。
  人们常常以为RFID技术仅仅是通过加速供应链来创造价值,这样的看法并不错,却有失偏颇。RFID相对于条码的快速高效固然是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RFID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利于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更多环节采集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供应链透明度,或者叫可视化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企业在不提高甚至降低缺货率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上的存货水平,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这是RFID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源泉。
  正确审视RFID技术
  RFID技术在中国红红火火地热闹了几年,却仍然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只见雷声轰鸣,不见大雨滂沱”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这些相关行业的企业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引导客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最终用户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和审视RFID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市场表现与预期有落差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RFID技术的最终用户的企业应如何来审视RFID,我们有如下建议:
  1)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最终用户应该全面审视和发掘RFID所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将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作为采用RFID技术的原始动机和出发点。而不是反过来,从为了采用RFID技术的角度出发寻找RFID的应用点。
  2)应当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成本角度来看待RFID。最终用户首先应该从RFID技术能够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入手,确认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带来的效益价值多少,然后再来看解决问题需要的投入是几何。企业的任何投入都是期望得到回报,形成产出的,因此,更应该以投入产出比,而不是单纯的成本角度来看待和评价RFID。事实上,RFID应用项目是具有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比指标的。例如:戴勒姆-克莱斯勒公司将RFID用于生产线设备维护管理,4个月节省的成本就有110万美金,已经回收全部投资,投入产出比高达354%。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