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思考

2007-7-20 12: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增加粮食的流通价值。滁州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粮食主产区其地理位置及自身粮食物流特点决定了我市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与粮食主销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大大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 
  一、我市粮食物流现状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期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与合肥、南京构成百公里范围的“金三角”,成为衔接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走廊。京沪、淮南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合宁、合徐以及蚌宁高速公路,104、205、312、311国道和诸多省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市历来重视粮食种植,历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产量中的比重高达90%,粮食收购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由于城市化加快和粮食流通水平的提高,粮食商品量由2002年的200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28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40%;同期粮食向外调拨基本保持在100-140万吨。主要流向为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我市粮食的流人量较少,流人的粮食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消费的市场调剂和饲料加工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9个大型国家粮库,280个收购站点,200多万吨的仓容,7000多米的铁路专用线,1200余台的进出仓设备,3个泊位专用码头。在粮食库存方面,积极开展科学保粮,散装储存率达到100%,粮食运输中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干、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辅助,依托交通运输网络联接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总体布局,粮食储运环节初具机械化水平,使粮食物流作业基本衔接配套,这些都为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我市粮食物流存在主要问题
  (一)物流观念淡薄,缺乏现代粮食物流意识和适应现代物流及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企业粮食物流观念落后,尤其对现代粮食物流的涵义理解模糊,仍停留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定势。在观念上没有接受现代粮食物流理念,对物流的推进放任自流,只强调等待上面投资的被动性,而淡漠了其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来参与提供服务的主动性。把粮食物流只简单的看作是粮食运输和装卸等,而没有把粮食物流扩大到粮食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由于体制原因,全市粮食系统近几年基本没有引进人才。若要实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战略,急需熟悉滁州市粮食系统状况并具备现代营销理念和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正在加强,但是相对市场需求还相当滞后。
  (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缺乏对粮食外运的枢纽自控力,管理体制滞后。今天的滁州市粮食流通,大部分是利用当地的社会车辆通过公路交通运输至南京的浦口和六合码头装船水运,(约占滁州市外运粮食的70%左右),部分经过滁州火车站、蚌埠火车站及铁路相关区、县铁路运输系统以及临淮关码头等物流节点外运,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功能、技术单一,对外运粮食的重要枢纽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同样也缺乏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直接制约了滁州市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
  2、缺乏现代粮食流通管理方式,物流总成本偏高。我市粮食流通形式单一、单位运输量小、中转环节过多,粮食“散运”率较低。虽然多年来在粮仓建设等硬件设施上做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粮库都实行了散存,但对粮食运输、流通、加工建设方面研究,粮食物流设施仍比较落后。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在运输环节,目前只能是袋装。“买原粮卖原粮”用麻袋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装运到基层粮库,经过检验、过秤、拆包等过程后堆放在仓库中,需要外运时,再由人工或机械灌包、称量、装车运到火车站码头,到达目的地后,人工装卸、搬运和入库。包粮流通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全市在运输过程中相对高额的粮食包装运输与装卸成本是粮食流通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
  3、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缺乏大型粮食交易和物流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深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近十年全市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年平均产量基本在350万吨左右,粮食的产销比例很高。但却没有影响广、交易量大的大型粮食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这种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较为少见。虽然也有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但粮食深加工能力不强,粮食产业集中度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弱。
  (三)信息管理滞后,缺乏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我市粮食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大多数粮食企业之间几乎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严重落后,导致了地区粮食物流多方参与、无序流动、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恶性竞争等诸多弊端,效率和效益在流通过程中损失,阻碍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进程
  三、滁州市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是包括粮食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应用的一条完整“环节链”系统。
  (一)提高素质,增强和培养企业现代粮食物流意识。笔者认为,物流人才是粮食物流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粮食现代物流的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聚效应,提升粮食现代物流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和普及现代物流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按照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增强物流服务能力。
  (二)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设施的功能。粮食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建立和完善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滁州市粮食局根据粮食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已制定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发展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建立了基础。因此要重点建设滁州市粮食仓储、装卸搬运、配载、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化物流中心。优先整合存量资源,改造、整合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资源,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物流资源,建设跨市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粮食物流节点和基地。改革现行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要放宽市场准人,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促进各类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培育和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和粮食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专业物流企业。
  (三)大力抓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粮食“四散化”。发展“四散化”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一体化运行,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粮食流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过三批大规模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目前,滁州辖区的粮库(站)已经实现了散存散储,具有200万吨仓容的粮食散存能力,要努力改变我市粮食以装袋为主的高成本流通方式,大力发展散粮运输专用汽车、船舶、火车车皮、集装箱,建设散粮运输码头,大力发展粮食水运,不断提高粮食“四散化”作业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加速粮食物流现代化。
  (四)提供配套政策,为粮食物流企业护航。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并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政策和体制环境,支持和引导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制定有利于粮食物流“四散化”的价格、运费、税收等政策,推动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进程。
  (五)积极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技术的创新是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首先要注重“产前物流’’,要合理规划粮食产业的结构和布局,改变传统上粮食产业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扩大优质粮食流通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其次要注重“产中物流”,要在粮食精、细、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加快粮食加工企业建设,延伸粮食产业,精心打造企业晶牌。第三要注重“产后物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粮食流通的现代化。为促进粮食合理流动,作为主产区我们要和销粮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互惠互利。“产销对接”有利于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搭建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有利于在运输上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避免粮食运输过程中的倒流、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六)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建设现代粮食物流,首要的问题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供需双方相连的电子网络,通过粮食信息平台将购销联结起来,实现从粮食收购、流通、加工、储存和运输优化等物流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粮食物流在各节点的工作效益达到最优化。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企业和企业之间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目前我市粮食企业本身实力较弱,难以组建自营现代粮食物流组织。可以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相关部门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蒋晓云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粮食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