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入巨资的项目没能用于提高中国企业的能力

2007-7-20 11: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国一方面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却宁可将巨大的发展机会“拱手让人”而不愿留给国内企业。这种情况几乎在各行业都存在。如2020年前数千万千瓦的核电;一万多公里的高速铁路、众多城市的轨道交通;三网合一的新一代无线电讯网和各种数字化、智能化终端设备;每年数以百计的民用飞机和百万至千万计的汽车等。这些巨大的发展机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可贵的“国家资源”,应该给中国企业机会。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政策与创新政策“两张皮”。管发展的部门渴求的是国外先进技术,关心的是速度,希望一次成功,不相信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愿意分担本国企业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管创新的部门追求的是国家增加科技投入,关心的是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对如何争取利用经济发展机会重视不足或者也无能为力。
  这形成一种悖论,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致力于提高本国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不少重大创新领域、创新项目和新产品订货又往往不支持本国企业的技术实践。在“自不如人”、“技术自卑”心理的支配下,即便国家要求招投标,招标方也会有针对性地巧妙设置“首台首套”或其他门槛,目的是“准确地”将本国企业拒于门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