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港区七月货量大增

2007-7-16 11: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图: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其贸易政策的调整影响遍及全球,图为马士基航运一艘货柜船在香港葵青港区装卸货物
  【大公报讯】受内地商务部7月1日实施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不少在内地生产的厂家为减低新政策对营运的冲击,赶在政策实施前将产品装箱外运,整条贸易供应链发生突变,本港葵青港区所有码头公司货柜吞吐量比正常情况上升五成,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货物,码头货物周转与流通出现严重挤塞,导致不少货柜积压和交收迟缓,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努力不懈,码头运作至昨日恢复正常。
  港区货量急增五成
  一位连续加班加点,负责操作,昨日才开始休息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查询时自嘲,连续的睡眠不足,导致自己不敢看那张受严重“摧残”的脸孔,并笑称,现在才松一口气。他说:“这种受政策影响的港口运作,不仅发生在香港的码头,连内地沿海所有集装箱码头和国际重要的中转枢纽新加坡港都遭遇同一情况。”
  他不无感慨地指出,“中国内地出口货箱已占欧美两条主干在线总货量的一半,任何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政策稍有改变,从物流供应链管理上来说,足以牵一发动全身。”
  政策影响全球物流链
  据了解,商务部宣布调整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共涉及2831项之多,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部分税率调整幅度颇大。退税率降低,意味著厂家制造成本的增加,为了避免新政策实施后盈利减少,不少厂家和货主想方设法赶在政策实施之前装箱外运,令到本按正常设计班轮运输和装卸作业计划全部受冲击,码头营运商是用“措手不及”来形容今次新政策的效应。
  据了解,七月份本来是海运旺季,码头装卸作业一片繁忙,由于葵青港区增加9号泊位后,运力有一定富裕能力,而面对突然其来的货柜量,初时还可以应付,殊不知,有多家班轮公司月初突然在港卸下逾万箱空柜,特别腾出空舱货柜船赶赴上海洋山港装箱,以致原来本地码头后勤货场空位,在很短时间内全部爆满,受此双重影响关系,本港葵青港区四大码头公司装卸作业和货物周转流动出现严重阻塞,物流供应链缓慢,原来尚有机会在大码头上靠泊内河船,因泊位要优先让大船靠泊装卸,以致小船靠泊时间得不到保证,等候时间延长,而这种现象不但在内河航线和头程船代理业务上发生影响,连跨境陆路货柜汽车拖运亦同样交收不顺畅,以致部分内河船代理商和拖运公司有怨言,但在了解到真相后都采取灵活变动措施。
  大船优先靠泊码头
  据码头营运商不完全统计,今次受政策突然影响增加货量,比正常情况多出五成,内河船运影响最明显,码头是采取了特别措施,以优先次序和缓急轻重来疏导货柜,加快货物周转流通和货场配合。内河船线货箱特别安排在昂船洲、屯门内河码头装卸或集散、拼装,小批量货箱用大趸船集运至大码头卸货,再装远洋船外运。
  据本报综合多方面的反映情况,今次政策反映在港口运作供应链上,受压力最大的是码头,在长达半个多月内,葵青港区所有码头公司员工努力作业,加班加点、整条供应链管理上是承受了一次经得起的考验,而各营运公司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想尽一切办法将积压货柜装船外运。
  码头制定应变方案
  至昨日为止,积压情况已明显消退,但码头后勤场空箱堆存仍然占颇大比例,周转流通只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码头营运商相信,今年货运旺季将是旺上更旺,繁忙程度有利原来有富裕能力的九号码头运力逐步消化掉。个别码头营运商向记者表示,今年旺季情况将制定多套方案应付,特别是台风季节将来临,码头运作更严阵以待,不敢有半点放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