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零部件企业参与中美供应链的机遇和挑战

2007-7-14 11: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现状 
  2006年,中国零部件企业工业销售总产值为5240亿人民币(65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0%。按工业销售产值排名前十名企业中有五家为外商企业,销售产值达到了186亿人民币(22亿美元)。另外五家为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产值达到了451亿人民币(87亿美元),超过了五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产值。目前,国内约有5000家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加上村办、小型非国有企业,本土零部件企业总数达8000余家,2006年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总产值约为2500亿人民币(315亿美元)。
  2004年,随着新的产业政策出台,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量首次超过了进口总量,2006年,出口零部件总量达到了211亿美元,占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八成。其中,外商独资企业仍拔头筹,中外合资企业名列第二。这两类企业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56.35%,本土零部件企业占到了43.65%。图1  



  从2003年开始,出口到美国的零部件总额飞速增长。到2006年,出口到美国的零部件总量达到了69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较快的是行驶系统零部件产品和转向系统的零部件产品。图2 


  美国是中国零部件出口的第一大国,从2000年至今,平均三分之一的零部件都出口到美国。因为统计数据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识别出本土零部件企业有多少产品出口到美国,初步估计,2006年出口额应该在30亿美元左右。2007年前两个月,国内主要口岸零部件出口增长迅速,以天津口岸为例,今年1-2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50%,其中出口到美国9845万美元汽车零部件,同比增长63.7%。除了出口以外,越来越多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合资的整车厂配套。

  二、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中美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
  汽车行业的挑战来自于如何解决企业面对的持续成本压力和竞争对手对生存空间的打压。由于全球化趋势及美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在北美市场上陷入窘境。面对巨大的价格压力,他们希望能通过在生产成本低的国家进行采购来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正把中国定位为他们的亚太区总部。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的全球采购增加,也将数以亿计的市场带给中国企业。2003年福特汽车宣布在上海成立全球采购中心,该中心2006年在中国采购汽车零件与系统超过26亿美元,供应全球福特汽车公司所属各品牌的生产制造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为美国汽车第五大供应商。
  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大好的机会面前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外资零部件巨头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有实力的国内原材料企业开始涉足零部件产业,2005年6月,宝钢宣布全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车轮、车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生产为核心,力争到2010年使宝钢汽车零部件进入国内同行业前3名;IT巨头们也开始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2005年,联想率先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随后微软、 摩托罗拉等也都表示要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市场。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全球1700家供应商精减了500家,供应商巨头德尔福公司,也计划将供应商从4000家精减到700-900家。同整车企业一样,规模都将成为决定企业是否能继续生存的重要指标,二分之一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将被淘汰。
  三、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中美供应链竞争存在的不足
  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中美汽车供应链在关键环节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汽车零配件业有其特殊的质量体系、工厂管理模式,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很高。国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汽车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人员的创新精神、创新知识缺乏;一线工作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管理经验不符合国际化经营的需要。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欠缺是本土零部件企业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2、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目前国外大零部件供应商有自主开发能力,研发费用普遍占到销售收入5%甚至10%以上,而国内企业大多缺乏产品开发能力,研发费用一般仅占销售收入1%到2%。自主研发能力欠缺,大部分本土企业不能协同整车厂进行同步设计开发。
  3、质量不稳定
  尽管近几年来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只有一部分企业获得了ISO9000和TS16949质量认证,很多企业的产品无法满足整车企业的质量要求。即使成为整车企业的配套商,在低成本的压力下,零部件企业难以保证稳定的质量。在与各大整车厂商采购人员的沟通中,我们发现,质量不稳定是本土供应商落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息化投入低
  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信息化投入一般都比较少,不到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软件,没有使用ERP的汽车企业占75%。信息化管理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成本居高不下。
  5、物流配送水平低
  国际整车企业要求其供应商在生产计划变化的时候能迅速反应,作为国际整车汽车的供应商,最大的压力来自时间,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整车厂对于质量的要求、对于成本的要求。根据市场个性化需要,整车企业采取柔性化精益生产,零部件供应商要根据主装配厂需要即时供货。在本土的供应商中,达到主装配厂要求的并不多,而订单的传输方式也比较原始。大约有50%公司通过传真发送和接收订单,另外有25%使用电子邮件或电话。
  6、出口竞争力不强
  尽管大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都在计划将自己的产品出口,但是与合资企业相比,本土零部件企业出口量很少,不到本土企业产量的10%,而且出口地大多为东南亚国家。
  三、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中美供应链竞争的发展建议
  世界管理大师Michael Hammer 曾经说过,世界1000强企业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完全理解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对汽车企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要进入美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需要:
  1、组建具有整个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知识与技能的供应链管理团队
  加强技术研发,构建核心竞争能力。零部件企业需要逐步认识到产品技术研发重要性,把握零部件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逐步加大其支持力度和研发费用投入力度。研究目标市场整车厂的零部件需求规律,零部件企业通过增强研发早期参与整车设计,争取在与整车企业的配套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全球采购系统是一种电子商务采购模式,企业要进入全球采购系统,必须熟悉与掌握这一系统在电子商务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制造订单的产生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配套企业特别是模块化企业一定要注意和整车企业的信息化同步、生产同步、供应同步、开发同步。这就需要用信息流代替整个实物流,用信息管理代替有形的物态管理,用虚拟的手段,提高效率,特别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信息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3、建立和贯彻质量管理体系
  除了通过汽车行业的ISO9001:2000,TS16949:2002质量认证以外,也要获得国际整车企业的质量认证,从而获得供应商资格,并按规定的质量管理标准认真贯彻执行,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始终如一。
  4、注重品牌建设
专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零部件开发,形成产品。通过专业媒体与展览的有效宣传,把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品牌价值,形成产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5、熟悉采购规则、惯例与程序
  全球采购活动在我国市场上越来越频繁。从福特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以来,很多美国公司和机构都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国际采购部或采购中心,国际专业化的采购组织和经纪人近年来也纷纷到访中国。但很多本土企业由于经验和准备不足,白白丧失了许多进入的良机。因此,零部件供应商要了解国际采购通用规则,了解汽车行业采购规则,了解具体整车企业采购程序与规则。
  面对国际汽车供应链向中国转移的机遇,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环境日益严酷的挑战,本土汽车零部件应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赢得一席之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