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流发展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007-7-14 11: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第二届交通物流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词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业的加快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说经济发展越迅速、贸易发展越活跃,物流的发展就越快。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后,一直以两位数在快速增长。中国物流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由2000年19.4%下降到2006年的18.3%,物流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6.8%,物流产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特别是2006年国家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把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重点阐述,明确提出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现代物流业地位得以确立,使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近国务院又发布了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 “提升物流现代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型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应该说近几年,中国物流发展很快。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有不少差距。无论是物流管理的理念、物流政策的环境、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发展的地区协调和平衡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加强解决。从我国物流发展看,当前尤其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加快形成统一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物流企业的普遍欢迎,也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税收政策、通关政策、交通政策、工商管理等系列政策。但总体来看,我们的政策还缺乏促进物流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发展的体系。有些政策之间不配套,甚至各自为战,相互矛盾。从当前来看,尤其在财政税收、交通规划、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方面,还要有更配套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有些政策出台以后还不够落实。
    第二,要加快实施统一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部门都在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不少省市都制定了规划。但是还缺乏全国性的统筹规划和有效衔接。各方面都在呼吁全国性的物流规划纲要应该尽早尽快出台,以利于衔接各地的物流规划,引导地方部门和行业规划的合理布局。
    第三,要积极引导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工商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提高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工商企业整合各种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鼓励行业协会规范物流市场行为,制定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促进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第四,要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进入21世纪后,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企业的供应链覆盖了更大的地理范围,第三方物流业务重心正在由区域范围转向国家范围,由国家范围转向全球范围。因此要鼓励中国物流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尽快地进入全球供应链。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当然中国物流企业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首先要立足于在国内,在中国本土做大做强。在本土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而盲目地到海外扩张,并不是成功的企业发展战略。事实上,全球有影响的物流企业都十分注重本土物流市场的发展。比如说,UPS在美国国内业务的总收入占其整个业务的89%,FEDX在美国国内业务占76%,TNT在欧洲业务占85%,日本的运通本土化达到93%。通过数据可以看到,这些著名的国际企业的本土业务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
    第五,要引导现代物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促进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的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物流市场由东向西扩散的趋势明显。因此要顺应市场,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的支持力度。物流企业也要随着产业的转移跟进服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积极地营造环境,加快当地物流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的大格局。
    第六,要重视物流技术进步,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进程。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而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要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在国家标委会的支持下,已经制定出了 “十一五”期间物流标准要发展的一套体系,大概有将近400项在“十一五”期间要制定和修订的物流标准。当这个工程完成以后,我们国家在物流上的标准,应该说就迈进了一大步。
    要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集聚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广泛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物流专用设施。
    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共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第二届交通物流国际会议,研讨的很多主题都是物流技术,特别是交通物流方面的技术,与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标准化密切相关,肯定会贡献出很多富有创意的新思想、智慧和方法。刚才会议的三位嘉宾专家介绍了当前国际在交通物流发展上一些前沿的思想,包括一些物流上的方法性东西。想必经过两天的会议,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益。
    物流在中国起步比较晚,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是以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尤其是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物流理念的过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入物流的理念,但是物流学科在中国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物流学术理论研究,为我国物流产业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物流实践提供了帮助和支撑,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物流产业正处在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的发展,尤其是物流的进步、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物流政策的完善,都急需物流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研究作为支撑,需要科学研究作为先导。
    中国物流学会作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全国性物流学术组织,是我国国内最早开展物流研究的学术团体,在学术研究、政策建议、人才培养、行业标准、规划咨询、科技创新、新闻出版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经济理论、物流管理科学和物流科技现代化方面成绩显著。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而国外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发展很快,日新月异,将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和管理经验与我国物流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现代物流理论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今天召开的第二届交通物流国际学术会议是顺应天时、切合需要,也必定会取得预定的成果。(注:本文有删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