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出口退税新政策

2007-7-13 9: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7月1日,国家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实施。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共计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力度和范围空前。围绕与此相关的问题,天津日报《经济周刊》特邀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主任周申教授和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张兵副教授作客咖啡会客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周刊》: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37%。您认为,本次出口退税调整的目的或出发点是什么?

  周申:这次调整主要针对的是我国贸易顺差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外汇收支失衡,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外贸环境恶化。我想,这次的调整目的在于,适度地降低出口退税率,抑制贸易顺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614.4亿美元,同比增长54.9%,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说,出口退税的这次调整也是比较及时的。另外,这一政策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张兵:抑制过大的贸易顺差是此次调整的重要目的之一。另一个重要方面,从取消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也可以发现,更多的是希望调整出口结构,从而调整产业结构,这与我国提倡的科学发展、节能减排等是一致的。

  周申:这一调整毫无疑问对出口起到遏制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对内需主导产业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贸易摩擦。

  《经济周刊》:出口退税这一方式调控力度有多大?从以往经验看,过去出口退税方面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周申:出口退税是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调控手段。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较为频繁。2003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自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从过去的经验看,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使纺织、钢铁等行业实现适度稳定的增长。当然出口退税政策也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兵:总体上看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增速依旧很快,但在出口结构调整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次出口退税政策涉及范围非常广,虽然税率调整的幅度平均仅为2%左右,但政策调整的侧重点非常明晰,反映了政府对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上较强的目的性。

  《经济周刊》:能否分析或预测一下,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将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周申:我们可以作一些方向性的分析。从企业层面来看,部分相关企业的出口利润会下降,尤其是“两高一资”和劳动密集型易引发贸易摩擦的行业。因此,这一政策对于出口企业的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影响,例如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选择耗能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

  张兵:就这次调整而言,可能对出口总量的影响较小。虽然调整的项数达2831个,但占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并不大,它对出口结构调整的影响更为深刻。而且,减少贸易顺差不是单纯一项政策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来推进。

  周申:确实如此,政策调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看来其中不确定因素还较多。但可以明确的是,在产业结构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引导效应。

  推进经济增长内需导向

  《经济周刊》:正如刚才两位所言,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主要针对的问题是贸易顺差过大。对此,您认为应当如何解决?

  周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外贸依存度较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重视的方面。在中国对外贸易“大进大出”的背景下,即便贸易收支平衡,也很难避免贸易争端、摩擦。因此,我们的发展不只要实现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要让我国的经济增长实现内需导向,这是发展战略问题,要求进行更为宏观、全面、系统的规划,从而实现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张兵:我们可以参看一下国际上的例子。例如美国经济发展中,内需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比之下,日本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非常大,这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另外,我认为,要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不应是控制出口这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进口。

  《经济周刊》: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使中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出口退税的调整对此将有怎样的影响?

  张兵:国货出口复进口,就是指重新进口已经进入到中国大陆的保税物流园区或自由贸易港的中国产品。我想还是会有影响的,不难发现,每次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前夕,都有大量的货物积压在保税物流园区,而实际上,这些货物未必都是出口的。部分企业利用存在的政策漏洞进行复进口。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首先将货物运入保税物流园区,获取出口退税,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享受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通过这一进一出,既得到减免的增值税又可以得到出口退税。取消或者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可能对规范企业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

  周申:实际上,复进口操作也是有成本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之后,它的运作空间会减少。可以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复进口现象。

  《经济周刊》:近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较为频繁,并且主要以降低税率为主。今后,出口退税的调整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是否会逐步取消出口退税?

  周申: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新兴工业化国家时,其经济增长应该由初期的出口导向逐步转变为内需导向。出口退税政策也应当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适度地进行调整。从国际上的经验看,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时,往往也会出台相应的财政、货币、汇率政策调整,形成一个综合政策组合。

  就目前的发达国家来看,尽管在力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保留了出口退税的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