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落户太原 专家称设立不合理

2007-6-6 19: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月下旬以来,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关注。
    
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成为这一新闻的核心字眼。围绕关于中国煤炭流通体制的反思,以及对太原交易市场能否承载国性交易中心地位重任的质疑渐次展开。

    
全国性交易中心的市场呼唤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应该是煤炭行业长久以来的期盼。早在1992年,国家就在北京、上海、秦皇岛、太原等地设立了十多个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各家也都曾试图担当起全国煤炭交易的重任,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存在,这些煤炭交易市场只能进行少量市场煤炭的交易,甚至多年来在区域内都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至今大都名存实亡。

    
    随着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交易市场的缺失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煤炭订货会,既无法满足市场交易各方的多方面需要,又无法实现提供信息、调节供需、公平有序、保障供给的目的。最终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放开煤价,从2007年起,国家发改委不再举办订货会,煤炭订货会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订货会取消了,建立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市场也便越发显得迫切。

    
    早在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阐明了建设“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意义,其指出,煤炭的市场化改革应“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为贯彻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2006年下半年起组织开展了“煤炭市场体系建设”课题专项研究。经论证,提出了我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的基本结构: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导,以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为辅助,以地方煤炭市场为补充,以供需双方长期购销合同为基础,以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技术为手段。其目标为:力争在3年~5年内,建成既能实现市场主体自由交易,又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规范运行、功能齐全、层次分明、方式多样、手段先进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有着多重意义,其矛头直接针对煤炭行业的突出瓶颈。

    
   首先,我国煤炭生产行业集中度较低,居国内煤炭产量前4位的企业合计生产原煤3.13亿吨,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7.34%,大量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无序竞争,恶化了市场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对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国煤炭市场具有“分散生产、集中消费”特征,全国供给方有20000多家企业,消费方主要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建立全国统一煤炭交易市场,可为交易各方搭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易平台,创造平等交易的市场环境。

    
    三是有助于科学配置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资源。铁路交通运力紧张长期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也是造成我国煤炭产品物流成本高、交易费用大、国际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建立全国统一煤炭交易市场,可为铁路部门合理安排运力、减少中间交易环节提供一个市场对接的平台,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四是为政府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遏制非法开采、推进煤炭定价机制改革、利用间接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强化价格监管将提供一条低成本通道。

    
    此外,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企业在国际煤炭市场中的话语权。我国年出口煤炭80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第3位;焦炭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57%,是惟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产品。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威价格。国际贸易的定价规则长期被少数巨头所垄断,随着全国统一煤炭市场的形成,国内外煤炭市场将实现无缝接轨,这令形成国际煤炭市场的“中国价格”。

    
山西的突破性试验

    
    今年1月26日,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到省煤运公司调研时曾指出:“山西煤占全国外调煤的70%以上,焦炭也占到70%-80%,但销售市场不在我们手里,这没有道理……要抓紧筹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山西要把煤炭的销售市场抓到我们手上!”

    
   近年来,山西省一直致力于建设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2006年年底,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将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成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请示》,随后,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了《关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关问题的复函》,同意山西省在现有太原煤炭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改革探索,组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其实,具体到山西,煤炭流通体制的改革有着关乎全省利益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挖煤”的高度分散和“卖煤”主体的多元化,使山西煤炭流通体制弊端丛生,山西煤炭利益流失严重。

    
    据统计,全省7个国有重点煤矿各为一个销售主体,直接对用户订货,直接发运,直接销售;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出省、省内煤炭销售由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及所属市分公司和县(区)公司管理和经销;出口煤炭由省煤炭进出口公司统一订货、统一销售;地方国有重点煤矿、省能源产业公司、省乡镇煤炭运销公司等一些企业的煤炭销售实行计划单列。

    
    多年来,煤炭销售领域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条块分割以及政企不分,管理与销售不分,出口与内销不分的营销体制,造成了山西煤炭销售多头对外、恶性竞争,山西的地方利益严重流失。有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2000年,仅煤炭价格与价值背离,就使山西煤炭效益流失高达约近千亿元。从2000年以后的6年间,山西煤炭利益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山西方面认为,在山西建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具有其他省市无法企及的五个条件:

    
一是资源优势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累计探明储量2725亿吨,保有储量2574亿吨,约占全国的1/3,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在未来煤炭营销竞争中,山西煤炭资源的占有和有效供给无疑成为全国煤炭企业争夺的一个重点。

    
二是生产优势条件。山西煤炭产量、调出量大,供给能力强。连续20多年来,山西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0%,焦炭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0%和全球产量的18%。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4000多万吨,现全省生产能力达到5.9亿吨/年。从资源禀赋分析,山西无疑仍将是今后20年内全国最大的产煤省份。

    
   三是销售优势条件。山西地处全国煤炭供、需扇面的轴心位置,煤炭市场营销辐射范围广。山西煤炭供应国内28个省(市、区)以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及地区。煤炭、焦炭出省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量的70%以上,煤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左右。焦炭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80%和全球焦炭市场交易量的48%。

    
    四是区位、运输优势条件。山西地处全国煤炭消费扇面中心,距煤炭主消费地和港口运输半径平均为600公里-700公里,具有铁路、公路建设相对超前的优势。

    
    五是成本优势条件。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体分析,山西开采成本低,煤炭制造成本仍居于全国较低水平,因而煤炭价格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控制力,部分产品还有决定性。

    
    按照设计,新组建中的中国太原 煤炭交易市场由山西煤炭运输总公司牵头,在现有的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基础上改组而成,交易中心采用股份制形式,吸收省内大型煤焦企业成为中心股东。

    
据透露,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展分三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完成对山西省内煤炭交易市场网络资源的整合,形成全省为煤焦客户提供服务的统一交易、统一结算、统一配置铁路运输资源,并有统一运销监管保障的煤焦商品交易市场。

    
    第二阶段:建立依托晋、陕、蒙煤炭(焦)商品货源、辐射国内中转地、主消费地区的煤炭(焦)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与国际煤焦市场接轨、为全国服务的煤焦商品交易市场。

    
    第三阶段:在扩大、完善、巩固国内煤炭现货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国际资源,推出煤焦期货交易,使市场成为国际重要的煤焦商品期货交易中心,成为国内和国际煤焦商品的信息中心。

    
煤炭市场化需要配套改革措施

    
    虽然,山西的自我定位与设计尽管被一些媒体称作“将成为中国煤炭交易的核心平台,并在交易中形成权威的‘中国煤炭价格’”,但质疑之声也在隐隐出现。

    
    有专家指出,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并不具备成为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的条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似更为合理。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交易中心均分布在海运港口,建立在原产地的成功煤炭交易市场还没有先例。此外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山西建立煤炭交易中心后能否辐射到内蒙、河南、陕西和宁夏等煤炭主产地还是个疑问。

    
   与此同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与交易习惯下,交易市场能否得到企业的认可也是疑问。有山西煤炭企业人士表示,由于需求方一直是长期客户,每年只需变更数量和价格,如通过煤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反而繁琐并增加交易成本。此外,目前煤炭供应形势还较为紧张,仍为卖方市场,短期内并不需要去市场上寻找买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钱平凡研究员称,建成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应该具备几个重要的条件:其一,具有代表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的总部,应相对集中在中心周围;其二,中心能够与铁道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在煤炭的日常交易中,可以随时协调铁路运输的执行情况;第三,处于全国信息中心,可以做到收集、汇总与分析煤炭相关信息。此外,还应当立足于全国的宏观调控,尽可能不受到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影响。

    
    山西方面也表示,建立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仍需中央政府的扶持。煤炭自1993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陷入未能彻底改革的困境。主要是因为煤的运量占铁路运量60%以上,因此,煤炭合同从来就是三方合同。由于铁路的垄断经营,使得煤炭市场化无法彻底;加之电力价格市场化相对滞后,惟有国家在煤炭交易市场起始阶段的全方位协调,才能保证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营。从1997年-2002年间,煤矿投资几乎没有增长,有些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煤矿安全欠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关系到国家能源供应的煤炭,其市场化改革一直不彻底。煤炭的市场化改革迫切呼唤铁路市场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能同步进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