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出口退税调整 我国原料药企业忐忑应对

2007-6-21 9: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2007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行业整体形势较好,但各方面的压力并未减少,如今又可能面临出口退税调整的另一层压力。

价格复苏期

  2007年以来,我国原料药行业重逢上升周期,出口量价齐增。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4月,我国原料药出口4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8%。其中,大宗原料药的表现最为抢眼。前4个月,我国共出口维生素C 2.57万吨,同比增长10.78%;出口额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5%;出口均价3.55美元/千克,同比增长4.72%。

  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回升拉动了下游抗生素中间体以及头孢类和半合成抗生素产品的价格上涨。而维生素类产品的价格也几乎全面上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产品,价格涨幅均达20%~40%。但与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类的优势特色原料药相比,这些老产品的良好行情能持续多久尚难确定。

  出口退税调整阴影

  推动此轮原料药价格回暖有多重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需求增长、环保违规停产限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综合起效。而目前来看,后几种不利因素短期内不会消失。

  青霉素类、维生素类原料药均属发酵类工业。玉米、豆油、化工原料、煤电水运价格都在涨,化学制药环保新规将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仍在,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表面而言,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涨幅超过30%,但扣除环保成本和原材料上涨成本,实际仍然是微利。维生素行业同样如此,由于玉米、淀粉、葡萄糖价格都在上涨,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B12这些品种在内的整个行业只能微利维持甚至亏损。

  而最近又可能新增另一层压力,据悉,国家将于2007年7月1日进行出口退税调整。根据市场传闻的出口退税率来看,调整涉及69种医药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化学原料药,出口退税率将从13%降至5%。据此推算, 出口产品的价格将相应提高8个百分点,而这种价格成本将相应转移给国外客户。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我国大宗原料药的竞争力在于产能大和价格低。那么,在成本推动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优势还能否持续?以青霉素工业盐为例,由于价格涨幅过快曾引来印度的部分复产。此次我国出口退税调整又将推高青霉素价格,若印度继续恢复生产,国外客户有可能选择从印度采购。

  由于我国掌握这些大宗原料药的主要产能,在国际市场尚有价格话语权,高价格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在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价格主导地位并不牢固。来自印度市场或者巴斯夫、帝斯曼等国外巨头的威胁时刻存在。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同期回暖,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扩张已近顶峰,而价格体系能维持多久仍然未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