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0.6亿美元,同比增加16 .3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 21.90,0.00,0.00%)出口总额30.2%,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烤鳗、墨鱼鱿鱼和对虾是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三大产品类别。
2006年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主要问题依然是药物残留超标。此外,出口水产品种类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结构构成不合理制约了水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水产品出口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水产品出口多元化格局,同时注意防范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银联信分析:
一、2006年水产品出口贸易概况
1、2006年水产品出口量价齐升
2006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量633.7万吨,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其中出口量301.5万吨,出口额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和18.7%。
贸易顺差5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3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30.2%,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2、2006年水产品出口主要产品构成
2006年1-11月出口前三大品种:
烤鳗。烤鳗品种是我国出口水产品大类品种中唯一的独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我国唯一的水产高资金、高投入、深加工产品。1到11月它的总销售额为4.196万吨,增长率7.9%,金额5.35亿美元,增长1.2%。
墨鱼与鱿鱼。2006年1-11月墨鱼与鱿鱼出口9.65万吨,增长15.4%,表现出色,金额2.18亿美圆,增长7.1%。墨鱼与鱿鱼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与辽宁北方沿海城市,主要又是来料加工业务。
对虾。2006年1-11月,我国对虾产品出口6.45万吨,增长率22.7%,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增长率35.7%,在我国对虾市场的10大出口地区中,3增7减。出口消费的大国,全线下降。
3、2006年水产品出口结构构成
原料来源。国内自产资源水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3.2%,进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6.8%,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这一比例格局。国内自产资源中养殖水产品出口量118万吨,出口额46.4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总量额的39%和49%。从具体品种上比较,六大养殖品种出口量85万吨,出口额35.5亿美元,占国内养殖水产品出口量额的73%和76.6%。
加工方式。从加工方式上比较,初级冷冻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4%,深加工品占46%。
出口市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市场,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88.6%,与2005年基本持平。
4、2006水产品出口省份
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海南居出口前六位,六省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1.2%,其中山东省占34.5%。海南省取代江苏省,首次进入沿海前六位。内陆水产品出口前三名依次为江西、湖北和吉林。
5、2006年水产品出口安全事件
2006年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药物残留超标,这是影响水产品出口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
(1)2006年3月和7月,美国FDA和加拿大先后两次通报我输美水产品中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为此美FDA9月份派员首次对我国水产品药残监控体系进行了检查。
(2)2006年6月输日鳗鱼中被检出含有农药硫丹,经追查,硫丹来自兽药厂生产的渔药中就含有这一成份。
二、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有:(1)药物残留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出口的首要问题,成为国际对我国出口水产品限制的主要理由。(2)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尽管我国水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4个国家的总量就达出口总量的88.5%。(3)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冷冻产品类。(4)水产品季节性生产和国际市场均衡需求矛盾突出。(5)人民币汇率增值,出口水产品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
三、信贷风险与安全提示
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成本高的企业风险增加。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攀升超过6%。汇率变动使出口企业的实际收入下降,利润空间随之下降。
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水产企业出口前景看好。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营利能力增强。
养殖和加工综合的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加工企业可向游发展,形成自己的养殖基地。这种公司+基地模式有助于降低加工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也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