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6-10%高增长保持20年

2007-6-1 19: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大量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主要问题,但自称“乐观者”的经济学家海闻5月31日在“全球经济与新闻责任”高级研讨会暨第九届《财经》奖学金项目结业仪式再一次亮明自己的观点: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有希望以6%~10%的速度增长。 
    “年均9.5%的经济增长率,对外贸易总量从世界第27位上升至第3位,”这是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史。然而,中国经济是否会跟日本奇迹、东亚奇迹类似,在高速发展约30年后历经低迷增长的痛苦时分?
    海闻对中国的经济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他指出,支持中国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中国劳动力在长期仍存在比较优势。这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助于形成并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这包括积累的规模效应和即时的规模效应;而其他亚洲国家的国内市场则非常有限。三是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创造力与生产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空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范围、手段还能继续调整;国企的比重也会适当调整;体制改革本身能够起到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四是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如世界更开放,使得贸易更加频繁;加入WTO则促使中国自身更开放。
    有着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头衔的海闻教授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学者,因为这样可以提出更多的质疑。他坦言,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如下四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殊原因,则包括地方政府推动和非完全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企业在谋求发展壮大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球竞争;而中国企业的现状是小而全。三是如何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这包括收入分配、卫生、教育、新城镇建设等方面;收入分配改革不但要注重公平性,更要注重提高民众购买力,而教育问题今后要注意解决城市移民的孩子教育问题。四是如何防止国际环境恶化。
    海闻针对以上挑战给出的“药方”包括:一是坚持改革,如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要警惕地方政府的生财冲动。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首先在提高最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上下功夫。三是调整理念心态,如当前的“小农心态”、重商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悲情主义等。四是妥善处理国际关系。除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促进各项国际合作外,更加重要的是,要使其他国家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