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仍是不等式,广交会难见进口大单

2007-5-18 19: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口展区引来的大单,能否作为开给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一剂药方?至少商务部门对此寄予厚望。

4月23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透露,9月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采购大会将设立中国跨国采购商专区,国内企业的跨国采购总值预计超过100亿美元。这是继正在进行的第10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增设进口展区后,又一个展会把推进大宗跨国采购作为重点。

  这些信息的背后,不约而同地直指高居不下的贸易顺差问题。据了解,商务部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扩大进口。

  展会争设进口区

  据了解,中国(上海)国际采购大会将要设立的中国跨国采购商专区,目前已有宝钢、中国工艺集团等20多家国内企业报名参展并提供了采购清单。

  “第一期的广交会进口展透露出来的风向标让那些大型企业更加看好进口,这些展会受到关注是很正常的。”一位参加了广交会进口展的国内采购商这样告诉记者。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中国正承受着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贸易顺差的加大使中国和国际上重要的贸易伙伴也存在着摩擦。这样的背景下,上述举措可以看做是中国在扩大进口方面积极的应对。”

  在今年春季第一期广交会,首次设置了“进口展区”,这被看做是增加进口渠道的举措之一。高虎城表示,“广交会增加进口功能,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改善贸易平衡的诚意和为此所做的努力。”

  但是,这次的进口展区与人们想象的仍有一段距离。按照规定,进口展区只能展出来自国外的产品。但在参展的314家展商里,符合条件的只有寥寥少数,采购商们从这些展位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产品已在国内生产,因此对于那些名副其实的进口产品,采购商们都开玩笑似的给他们添了个“模范”的标记。

  杭州新万利电子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毛敬民表示,展会上难见国外新产品的身影,很多都是在国内已经生产销售的产品。

  记者在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进口展区”换了一圈名片下来,发现展出的以珠宝、食品、礼品等消费品为主产品早在内地设厂生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现在从国外进口较多的还是大型成套设备以及大宗原材料,即不是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产品。像广交会上的“终端产品”直接进口在价格上不一定具有优势,虽然这部分进口的份额增长很快,但比重还太小,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吸引国家的厂商来参展。

  同样,对于进口展,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表示,缺乏欧美大型的跨国公司参展以及先进技术设备太少,终端消费品比重过大的问题都是进口展区存在的问题。

  贸易措施只是一环

  4月28日,一场名为“广交会进口展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政策变化、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进口等问题都是现时关注的重点。专家们同样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各种措施显现的效果,改变贸易顺差问题需要依靠多种手段去进行。

  除了系列展会、研讨会的“推波助澜”,政策措施等也出台频繁。据了解,国内已经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进行了宏观调整。商务部也正在采取系列措施,包括取消1600多种产品的进口许可等。最近,商务部副部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魏建国也公开表示,这几年中国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当前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努力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五项具体措施,努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这些措施包括:尽快出台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政策;加大从贸易顺差国进口的力度;大型展会增加进口功能;进一步简化进口手续;完善进口管理法规;规范进口市场秩序等。

  “在短期内,仅仅通过贸易措施扭转这些问题只是一环。”金伯生表示,“重要的是扩大内需。”金伯生认为,要缓解贸易顺差,不但要通过贸易措施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更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