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育宁纵论中国港口和海运物流发展前景

2007-5-15 1: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13日,为期3天的第十一届亚洲码头运营商2007年度会议(TOC 2007 Asia)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招商局集团总裁、招商局国际董事会主席傅育宁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当天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发展中国港口和海运物流基础设施》的精彩演讲,引起参会者的广泛关注。 
  世界航运发展看亚洲,亚洲发展看中国,该次会议以“中国因素”为重要主题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航运界巨子云集香港,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业界关心的问题。 

  傅育宁博士在演讲中着重分析了集装箱码头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他指出,2006年,中国内地的总吞吐量是56亿吨,而交通部的设计吞吐能力仅为40亿吨,意味着中国的港口在以高于设计能力25%以上运作着。总体而言,码头设施还是稀缺,码头能力很快就被不断增长的需求所超越,尤其在长三角地区这种供求失衡的情况较为明显。 

  傅育宁博士认为,如果我们要扩充港口的生产能力,首先需要制订严谨的发展计划。他对目前中国某些地区不顾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争相推出宏伟的港口发展计划的现状表示关注,并强调新码头的兴建应发挥私人投资者,如港口营运商和航运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之间的制衡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步增长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国内货流、多式联运驱动下的二级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发展;而航运操作一体化也导致新的海运中心应运而生;IT技术使得码头运作融入更广泛的海运物流运作系统成为可能。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港口和海事海运业的重要地位将得以继续保持。傅育宁博士预计,中国内地集装箱吞吐量2005-2010年之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15%,201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5亿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将达75亿吨。 

  中国内地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已经逐步得到提升,从1998年低于8%,2001年的11%,到2006年超过20%,估计在2010年前将超过 33%。然而,中国内地在货物和集装箱分发和配送方面的服务却远远落后于码头自身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只能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傅育宁博士认为,随着多式联运方式的进一步扩散,以及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内陆化,将引发新一轮拓展内陆物流中心系统的需求的产生,如集装箱仓库、海运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 

  最后,傅育宁博士强调,目前制约中国海运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既不是码头设施,也不是航运网络,而是内陆海运物流体系不够发达,主要受到了基础设施性能及其操作能力两大因素的制约。招商局国际未来将致力于取得政府的支持,并与商业伙伴精诚合作,促进码头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及其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公司港口业务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