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蔬菜出口快速增长四大问题值得关注

2007-5-14 10: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7%。得益于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广东省出口蔬菜14.3万吨,价值459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2.4%和33.5%。

出口主要情况为:(一)几乎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二)8成以上的蔬菜是对香港和东盟出口。今年1-2月,对香港出口蔬菜6万吨,增长32.4%;对东盟出口5.97万吨,增长1倍。对上述两个地区的出口合计占同期蔬菜出口总量的83.7%。(三)私营企业为蔬菜出口的生力军,且增长迅猛。今年1-2月,广东省私营企业出口蔬菜6.8万吨,增长75.7%,占同期出口总量的47.5%。此外,国有企业出口5.4万吨,增长22.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万吨,增长49.1%。(四)鲜或冷藏蔬菜出口量占9成以上。>今年1-2月,广东省出口鲜或冷藏蔬菜13.4万吨,增长67.3%,占同期出口总量的93.7%。

  二、广东省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壁垒”;成制约蔬菜出口的首要不利因素。目前不少国家对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导致我国出口的蔬菜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引发的拒收、退货、索赔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发达国家针对来自我国农产品的高标准“绿色壁垒”更成为我国蔬菜出口快速增长的最大障碍,如美国、欧盟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此外,我国另一重要农产品出口国日本近年来也频频大幅提高化学残留检验标准,给我国蔬菜出口带来严重困扰。特别是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提高了农产品进口的准入门槛。“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后两个月内,日本共检出我国近40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据统计,受这些严格贸易壁垒影响,2006年广东省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蔬菜仅1.8万吨、1.3万吨和0.7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滑6.9%、23.6%和1.2%,合计仅占当年广东省蔬菜出口总量的5.7%。

  (二)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致使出口创汇能力下滑。出口的无序竞争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突出问题,由于出口市场集中程度高,导致蔬菜出口效益急剧下降。如今年1-2月对马来西亚出口蔬菜5.55万吨,剧增1倍,但出口均价却下降了18.6%。

  (三)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品种单一,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广东省出口的蔬菜主要是粗加工的保鲜食品,深加工的比较少,出口品种单一。今年1-2月,九成以上的出口品种为冷藏蔬菜。这种冷藏蔬菜往往只需去泥、去皮等就装箱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比较低,规避市场风险能力极差。由于新鲜蔬菜在进口国的直接消费需求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大量剩余蔬菜需要通过深加工消化、增值,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蔬菜产品季节性生产矛盾,降低种植者风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方式对蔬菜进行加工,其储藏量与加工量已经占到所产蔬菜总量的80%。

  (四)政府对以蔬菜等为代表的农业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原则中,政府服务诸如研究、病虫害控制、基础设施及粮食安全等不刺激生产的对农民的直接支付等是允许的,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利用相应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国内农业。如日本政府就通过了《农业经营政策大纲》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而就我国目前的政策而言,针对以蔬菜等为代表的农业扶持力度尚属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建议:一是尽快出台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量检测国家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农药的检测技术力量与设备水平,逐渐缩小我国农产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二是在出口蔬菜种植场全面推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出口蔬菜药残留追溯和控制体系;三是推进蔬菜产业化、深入化、集约化、国际化经营,生产方式向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企业化规模租赁经营转变;四是合理利用世贸规则,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加速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