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一季度10大经济事件

2007-4-9 22: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这一季度里,青岛经济用一个出色的开局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确定了明确的方向。

    盘点那些精彩的经济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向前发展的巨大冲劲。铁路客站、国内最大的造船坞、海湾大桥、液体化工码头……一个个重大项目或开工兴建、或顺利推进、或建成投产,它们正有力地夯实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之基。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季度里,围绕“又好又快”的发展诉求,这座城市正在仔细而慎审地调校着自身发展的走向。住房问题被前所未有的重视着,青啤在传统行业的创新正在形成示范效应,《青岛市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的紧迫感……这些令人欣喜的元素正在为今后发展确定着新的方向。

    精彩的“开门红”是这个季度的结语。而更为精彩的经济运行图景,更加令人感奋的经济事件在今后的岁月中则更令人期待。

   

    从1月21日召开的全市住房建设工作会议发端,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举措频密出台。1月29日,市政府公布2007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其中“加快居民住房建设,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排在了首位。随后,18个“两改”项目(改造旧城区、改造城中村)开始实施……旨在实现房地产市场“两改、两增、两低、一稳定”(改造旧城区、改造城中村;增加廉租住房保障户数、新增租赁住房保障方式;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增幅低于去年、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低于去年;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保持稳定)的新住房行动全面启动。

   

    点评:住房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它又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正是本着这一共识,青岛的决策层,扎实、峻急地推进住房建设各项工作,态度果决,手段坚实。而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这一共识,住房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1月6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备受青岛各界关注的青岛铁路客站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此举标志着青岛铁路客站改造已从前期准备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计划,新的青岛铁路客站将在明年6月底竣工,并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开通使用。

    两天后的1月8日,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的客运专线将全线采用电力机车牵引,实现胶济铁路的“客货分离”。工程工期为17个月,到2008年5月31日前各项工程全部完成。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设青岛、胶州北、高密、昌邑、潍坊、昌乐、青州北、临淄、淄博、周村东、章丘、济南东及济南共13个车站。

   

    点评:这两个工程的启动,将深刻改写青岛的铁路运输的面貌。

    改造后的青岛铁路客站将是一个集长短途交通运输于一身,集旅游、轻轨于一体的现代化城际铁路客运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网络,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枢纽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而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可以使胶济铁路真正实现“客货分离”,达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济南到青岛的旅行时间将由过去的4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半小时。

   

    3月1日,我国迄今为止坞容量最大的两座造船坞在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开工建设。

    这两座大型造船坞分别为30万吨和50万吨,建成投产后,可建造超级油轮、“好望角”型散装货船、8000TEU集装箱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近期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形成年造船能力468万载重吨。该建设工程由中海工程建设总局承建,计划于2009年4月1日完工,工期为25个月。

   

    点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正一步步从构想变为现实。

    最初的2004年7月,中船重工集团与市政府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决定在青岛海西湾建设造修船基地,此后,作为中船重工集团下属公司的北船重工公司迅速展开造修船基地的筹建工作。分别为30万吨、15万吨的两座修船坞已于2005年7月建成投产。

    这两座造船坞建成后,青岛将在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的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啤酒历时8年完成的《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02年青岛啤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又一次技术创新,这使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内惟一一家两度摘取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企业。

    应用此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水耗、煤耗、蒸汽等资源,同时也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如在行业内推广将节约近1/3的能耗,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点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份量自不待言,青啤这个从事啤酒酿造这一传统行业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更令人激赏。

    当人们下意识地把创新与高新科技产业等量齐观的时候,对传统行业这一创新的重要战场却多少有些漠视。工艺、技术的成熟固然是理由,但意识的陈旧、体制的僵化恐怕才是症结所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观青啤,透过这个奖项,我们可以品出更多滋味:企业强烈的创新意识,甘于寂寞、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以及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3月30日,随着首载12万吨燃料油的“美乐迪”油轮成功靠泊作业,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

    液体化工码头续建二期工程于2006年2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2月份竣工,经市港航局批准投入试运行。该工程建设规模为一个12万吨油品泊位,最小兼顾两万吨油轮,主要接卸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和航煤。液体化工码头续建二期工程年通过能力将达到600万吨。

   

    点评:青岛是一座以港而兴的城市,港口的每一步发展都会对这座城市产生绵长的影响。

    处在全新发展阶段的青岛,面临机遇,更需应对挑战。区域竞争的日趋加剧,港口更是首当其冲。而液体化工码头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则无疑进一步夯实了青岛港口的竞争实力。而加快青岛市、山东省及腹地省、市的经济借此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自然更是题中之意。

   

    3月22日,青岛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全年力争实现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增长17%;旅游外汇收入6.6亿美元,增长21.5%;国内旅游人数2900万人次,增长3.5%;国内旅游收入341亿元,增长21.5%;旅游总收入390亿元,增长20%。

    为此,我市将在今年继续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加快招商引资和旅游大项目建设,发展滨海度假、温泉度假、文化生态、邮轮旅游、高尔夫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重点推进33个总投资额达169亿元的旅游大项目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点评:这是一个高远的目标。这更是一个切实的目标。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青岛旅游总收入为325.2亿元,在全市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10%。它的潜台词是,旅游业,已经作为一个真正的支柱产业,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在这个全新的年度,青岛旅游业迈入了发展的关键之年:2008年奥帆赛准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将全面启动。以此为契机,青岛旅游业将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1月初,前湾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及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获得省政府批复,正式对外启用。此次开放的两个码头共8个泊位。其中,前湾港三期集装箱码头7个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80万标准箱;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1个泊位,为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专用泊位。

   

    点评:这标志着我市口岸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特别是作为保税物流园区配套项目的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的启用,对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真正发挥“区港联动”的政策优势,促进前湾港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对南港区码头集群口岸设施集约化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截至今年1月,全市527户市属工交国有中小企业已改制501户,改制率达95.1%。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目标已基本完成。

    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推进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重点从“严格改制程序、规范具体操作”入手,不断创新改革方式。一方面,市国资委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同时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必须履行“招拍挂”、审计评估前置、“阳光中介”、审计评估费用统一支付等程序。另一方面,我市加快对实施45号文件企业的收尾工作,通过土地变现等手段,解决这些企业的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费用和欠薪欠费。

   

    点评:中小国企改制的基本完成,在青岛国企改革这一阔大的棋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青岛的国企改革重点从三个层面稳步: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引进合作伙伴等手段实施战略重组,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造;国有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退出国有经济和市场,实行社会化改造;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退出过渡性体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而在这三个层面中,尽快完成中小企业及困难企业的社会化改造,是我市国企改革成功实现“由中小企业改革向大企业集团与资产经营公司改革的战略转移”的重要前提。

    随着中小国企改制幕布的落下,国企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大幕已然开启。

   

    在青岛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去年底开工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已完成黄岛端口部开挖和疏通,开始向海域段施工。海湾大桥位于黄岛侧的两根钻孔灌注桩已顺利浇筑完成,从2月底起,海湾大桥同时开建8个桥墩、64个桥桩,建设开始提速。

   

    点评:这是两个对青岛城市发展意义深远的项目,它的每一点进展都牵动着人们关注的目光。

    一桥、一隧,打破了这个城市的地理分隔的同时,拓展、连绵出的是这座城市更为阔大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1月,我市首次编制并向全社会发布《青岛市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该《报告》分八部分,分别对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能源供应与生产、能源消费重点领域、能源消费、能源利用水平、能源加工、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对策等,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建议。

    该《报告》提出六项节能对策与建议:一、建立节能管理和服务体系。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节能激励政策。三、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四、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五、加快新能源开发,促进能源节约。六、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点评:正在快速增长的青岛经济,已经清晰地感受到能源瓶颈制约的凸现,并开始正视它。

    审视青岛的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快于第一、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与同期相比增长较大。

    《报告》的出台则是青岛改变这一状况的一种努力。有专家指出,它对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