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大举增兵国内造船业

2007-4-4 19: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本川崎增资20亿元获批,芬兰瓦锡兰追投1700万欧元保优势
  中国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战略规划,成了外资船舶配套企业实现业绩增长梦想的“温床”。仅2006年一年,就有15家大型合资或独资船用配套制造企业在华成立。

  芬兰瓦锡兰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Ole Johanss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瓦锡兰的引擎在世界上占有16%的份额,中国政府计划让中国成为造船大国,我们决定给予

支持,供应适合中国的引擎。我们对中国成为造船大国很有信心。”

  不止是瓦锡兰,其竞争对手德国MAN B&W公司、美国卡特比勒公司、丹麦欧堡工业公司、挪威康士伯船用设备公司等等,都纷纷在近十年来,以独资建厂或合资建厂的方式进入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制造领域。

  外资加速增资扩产

  在Ole Johansson看来,在中国追加投资无疑是明智的决定。2007年,瓦锡兰将在中国投入1700万欧元,扩建在无锡的侧推装置生产基地和在镇江的螺旋桨设备生产基地。就在上月22日,瓦锡兰已在中国上海新建了一个翻修工厂。这个工厂将向使用船用发动机、齿轮箱、推进器和其它船用设备的业主和运营商提供翻修服务,与中国快速增长的需求保持同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翻修工厂之一。

  据介绍,该工厂船用方面的主要用户为中国的航运企业和造船厂,其中之一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COSCO)。

  不仅是瓦锡兰,日本川崎重工子公司川崎造船公司也正积极扩张在华合资造船企业——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的生产能力。川崎的增资扩产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增资金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由合资双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川崎造船公司各出资约10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外商独资船舶配套企业40余家,中外合资船舶配套企业45家以上。来华投资的主要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配套设备企业。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形成

  除了直接投资,还出现了国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商在华企业和中国企业进入我国船舶配套领域的苗头。

  据介绍,欧洲著名个人投资公司爱默生公司(3i公司)通过收购世界知名船舶配套设备供应商丹麦丹柯斯公司,支持丹柯斯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产品大量投放中国造船市场。丹柯斯船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于2004年底设立,2006年9月启动二期扩建项目,使船用阀门驱动装置的产能进一步提高,该公司正考虑将在全球的大规格阀门驱动装置和系统全部转移到我国制造。

  据悉,德国的一些战略投资者也在考虑进入我国船舶配套研制领域。

  中国目前正反思“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而Ole Johansson认为,中国造船业增幅堪称最快,因此中国本土公司的技术成熟得也很快。他笑称,“合资公司中仍是有许多技术的交换,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德国MAN及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当然还有中国本土的公司。”

  外资的进入,已初步形成了我国造船业由两大造船集团配套企业、地方配套企业和外资配套企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及竞争格局。我国机械行业中的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