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仓储需求增大。除了生产和贸易向大企业集中,需要更多的仓储设施之外,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更多的物流中心为之服务。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等零售业的扩张,推动了物流中心业务的增长。二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24%,资源性原材料进口和加工制成商品出口,都需要仓储物流中心作为结点支撑。
如果将保管业务作为仓储业的基础业务,那么配送、包装、组装、加工、现货市场、信息服务、质押监管业务就是仓储业的增值服务。除了加工业务因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而下降34%之外,其他业务都取得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56家样本企业中的仓储企业只有两家亏损,而赢利企业最高的一家仓储企业盈利2800万元以上。
国外基金机构投资中国物流地产,从事物流地产的企业增加,物流地产供给量增加。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物流地产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得到长远发展。到目前已有100万平方米库房建成并被客户租用。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丰树集团也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购置了大量物流地产。仲量联行进入中国后,不仅深入研究中国仓储业情况,还协助物流地产商大量收购物流地产。
2006年,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研究开发物流金融产品。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质押业务增长高达180%以上,与2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监管业务,监管点多达400多个,质押贷款额超过150亿元。中远物流、中外运的该项业务发展速度也很快,三家国有物流公司成为该项业务的第一方阵。
与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相联
展望2007年的仓储业,我们有理由充满继续发展的信心,因为仓储业是和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连在一起的。
仓储业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一是仓储增值业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功能集成使仓储企业收入和盈利都将增长。虽然样本企业的业务收入利润率只有1.9%,但增值业务的利润率在大幅提高。发展基于仓储的综合物流业务,将是仓储业的主要方向。
业务流程将进一步和国际接轨,流程的优化和改革将大大提高仓储业的效率,扩大服务的对象。库房高度会进一步增高、楼库、立体仓库、货架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物流中心的专业化方向更为明显,冷库、液体库、化工危险品库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仓储管理公司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由于库房供给增多,促使样本企业外租库数量从上年的18万平方米,增加到26万平方米,增长了44%。2007年将会进一步增长。
品牌仓储企业将成为客户首选对象。这是因为品牌仓储企业经验丰富,信誉良好,抗风险能力强,服务产品的研发能力强,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功能需求。样本企业调查表明,在2006年客户数量比上年增长8.4%,业务收入增长17%,优质客户在向品牌企业集中。
仓储业将与运输业日益密切结合。随着公共仓库的发展,仓库成为重要的货源地和货物集散中心,中小运输企业将在这里找到合适的配载货物。同时,较大的运输企业、物流企业也在加快自有物流中心建设。一些生产厂家也纷纷建立集中管理的物流基地,整合成以仓库为核心的区域性的、辐射状的物流网络。
需要土地使用政策更切实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仓储物流,在绿化率、库房设计规定、仓储企业重量中的税收基数计算等方便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仍就土地使用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此前,国家出台一系列严格土地政策,严厉制止以租代征,土地出让金收支纳入财务预算,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大幅提高土地使用费等。意在加大土地的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城镇土地使用税将大幅提高,这就加大了仓储企业的运营成本。而新增建设用地将更难取得,这就给新设仓储企业征地和原有仓储企业置换带来困难。
所谓集约化,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功能更加齐全、运营更加有效、产出更高的物流中心。库房的建筑密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强,站台库数量增加,起重设备更加先进,调度更为科学将是仓储企业追求的目标。将有更多的仓储企业关注仓储物流的技术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先进、适用、价格合理,仓储业的信息系统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公共仓储信息平台建立等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为进一步解决仓储业困难,我们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如降低对仓储企业的投资强度要求标准,降低仓储企业营业税率,出台鼓励仓储企业进行资产置换(让出在市区的土地,在更适于做仓储的地方重建)的政策,鼓励仓储企业重组与联合等。
可以预见,仓储企业选址将向离城区更远的地方寻找,沿海、沿江、滩涂、闲置建设用地都在热选之列。此外,物流园区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它是仓储业的主要载体。
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