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巨头物流信息化透视

2007-3-15 21: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率先结束WTO保护、全面向外资开放的国内零售行业,在外资零售业巨头圈地、并购的大规模扩张挤压下,正在寻找新突破口。对它们来说,合理的门店布局和选址可以减少投资失误,培养高效的人才团队是发展的根本,供应链的优化整合是创造良好工商关系和盈利模式的关键,不断改善的配送方式和配送能力是提高商品周转率、降低缺货率和跨区发展的核心环节,而遍布各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则扮演着“中枢神经”的重要角色。
   
    信息技术在国内零售企业被接受并发展10余年之久,一些信息化应用较为领先的零售企业已经将其信息化建设重点从10年前的门店系统,经过后台信息处理阶段发展到目前的供应链建设和智能系统应用阶段。此外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零售企业甚至开始采用RFID等新技术。不过这些零售巨头的物流信息化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模式。
   
    一、利群集团
   
    青岛利群集团在国内零售业颇有些“另类”——只立足山东半岛都市群,进行区域化连锁经营,做区域领先的零售商;它选择的业态也是国内少有的“百货+超市”。近几年,这个“偏安一隅”的零售企业发展快速,创下了国内零售行业多个第一。如果连锁经营是利群的发展战略,那么IT是利群的第一支撑战略,物流是利群的第二支撑战略。
   
    在利群,信息化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支撑战略,源于它一次次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充当了业务创新“发动机”的角色。利群成立独立的现代化物流公司时,全部商品不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且一步到位做到了进价核算和单品管理。而在当时,这是困扰国内零售企业的两大管理难题。
   
    物流中心成立后,利群借助IT的支撑开始在零售行业的重要成本环节——库存上下足了功夫。为了削减零售门店的家电库存,他们提出“大家电零库存”,依托物流中心做到了零售家电直送。按传统的家电送货方式,从厂家到仓库,再到门店库房,最后到客户家里,至少有4~6次搬运。而在家电直送模式下,利群的客户购买信息能够实时从门店传送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把所有门店信息汇总后,信息系统会立即排出送货路线图,工人装车后即可按图送货上门。
   
    利群集团计算机中心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非常细致的库存管理指标体系,可以分析每张商品单据。此外,系统还建立了非常多的硬性管理指标,如不动销天数,如果商品进货后在多少天之内没有销出去,相关管理者将会受到处罚。这套体系中的很多指标被宝洁中国所借鉴。
   
    目前,利群的信息化平台正在从企业内部向上游6000多家供应商和200多家下游客户、600多家加盟便利店延展。其协同供应链系统已上线,它将信息交换、订单管理、付款全部纳入了这套系统,并准备向合作伙伴完全开放自己的销售、库存信息。在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同时,利群的CRM系统几乎同时上线。利群的客户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在利群的任何一个门店的购物明细。利群希望帮助自己的客户建立起明确的消费账,提高促销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二、联华超市
   
    作为连续9年位居国内连锁业百强首位的联华超市,目前的连锁门店超过3200家,并以每年200多家的速度增长着,业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并已经从一个单业态、区域性的企业发展为跨区域的多业态模式。
   
    联华拥有让人称羡的规模的同时,其“跨地区、规模化、多业态”的发展战略无疑给信息化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零售企业多为区域性质,在跨区域、多业态管理上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此外,联华很多店面或子公司是近几年来不断收购而来的,这对全集团统一管理和运作带来很多难题。
   
    通过整整10年的信息化历程,联华已经形成了零售业标准的IT系统架构,包括3大核心系统:基础门店系统、各个层次的业态总部或区域总部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以及具有垂直职能的由集团总部集中建设、管理和支持的财务、人力资源、资产管理等系统。他们还下大功夫统一了不同业态、不同区域分公司的商品编码问题,这使物流配送等环节可以实现跨区域和跨业态工作。
   
    在联华制定的“跨地区、规模化、多业态”的新发展战略下,信息系统对这艘“零售航母”进行集约化管理,无疑是联华近两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轴。目前,联华应用系统是“集中+分布”的结构,每种业态采用的是不同的门店管理系统,但是在一些能够“集约”的地方,他们尽量集约资源。如在会员卡管理上,顾客在联华的任一业态的单店办理会员卡,即可在联华旗下各种业态店内使用。另外,联华的底层IT基础设施也在逐渐集约化,他们已在上海率先建设了华东区域的网络枢纽,支持近2000家门店、总部与物流中心之间每天的数据传输,大大减少了子公司重复投资、网络不易维护的弊端。
   
    2005年4月,联华启动的耗资亿元的协同供应链平台是其走集约化道路的最大胆尝试。联华为了避免供应商同多个子公司打交道而使用不同的供应链平台,与IBM、特力集团签署了集约化供应链平台项目。合作项目将首先建立联华超市旗下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电子订单、网上对账和结算、数据分析及共享等供应链管理及支撑体系;然后逐步向超市、便利店业态延伸。这次试点先从世纪联华大卖场业态开始,到去年年底已经有1700家供应商在线使用。新供应链平台应用后,最大的成效就是业务透明。
   
    三、九州通集团
    2005年,九州通集团的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0亿元人民币,但和医药流通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终归没有摆脱低利润的困扰,这个行业目前的利润率仅有1%左右。幸运的是,九州通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成为这个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新利润增长点,被内部人称为九州通的“新蓝海”。
   
    医药物流企业普遍没有产品研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产品,如果要增加自己的价值,就只有通过合理的流程、快速的反应速度以及新商业模式,而这些又只有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支持才能实现。
   
    九州通医药网站对于九州通集团而言,其意义早已超越“扩大销售、变销售信息为一种有用的资源”的初衷,现在该网站以服务九州通内部子公司为主,整合了九州通集团上游上千家药品研发、生产企业、下游8000余家医药经销商、药店、诊所、医院和政府采购团体,平均日访问量达6000多次。上游制造企业可以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其产品在九州通集团各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有效地对生产经营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该平台影响的扩大,新的利润增长来源还来自为新药在网站上千家制造商会员中寻找买家。这项新服务为九州通医药网带来不菲的收入。
   
    现在,九州通医药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在初期的“鼠标+水泥”模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过去,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和后端物流、配送系统的良好集成,进行药品交易、高效配送,从中赚取服务费用;现在,他们则通过更高门槛的服务,如为药品研发前寻找买家、为他们提供具体药品的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等,赢取难以复制的优势。
   
    物流与IT结合建立供应链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物流优势,实现高效物流对企业生产、销售和创新的支持,在利群集团、联合超市和九州通医都得到了有力的证实。但供应链平台的重心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性质,如联合超市集中于门店管理系统,利群集团集中于库存管理系统等等,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物流操作,建立供应链平台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有所偏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