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创造“一流三网同步模式”

2007-3-14 17: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暨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启用仪式”日前在青岛海尔总部举行。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联合国驻华总协调员莱特娜女士以及全国物流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海尔的国际供应商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张志刚副主任以郭沫若的诗句“一自高丘传号角,千红万紫进军来”对海尔在中国现代物流领域内所作出的超前探索和卓越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们认为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领先技术运用,革了传统意义上仓库的命。“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对中国其它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01年3月31日正式启用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由国家863计划项目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而成。海尔国际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056个标准托盘位,其中原材料9768个,成品8288个,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四个目标:
    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多种。海尔物流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30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978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了20%,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
    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