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7-3-14 14: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降低商品成本,特别是流通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证实:现代物流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依据,更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保障。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如果降低0.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209亿元人民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生产流通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市场竞争。在这一背景下,现代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006年是我国物流业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是稳定、快速、全面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物流费用增速回落,物流投入增速加快,效益明显提高。这一年,为“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开了个好头,也预示了在“十一五”的后4年里,现代物流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呈专业化、细分化发展

    “十一五”开局以来,国家持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面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我国物流需求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规模持续扩大,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高效率的物流运作视为获取附加利润和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因此,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物流需求层次提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客户选择物流企业的标准逐步提升,由最初主要关注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业务类型和价格等最基本条件,发展到注重速度、准确度、专业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质量要素,再到特别关注其诚信度。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竞争条件的变化,汽车、商业连锁、农业等行业物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一些新兴物流服务如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危险品物流和逆向物流等的需求也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物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细分化特征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向国内转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形成并逐年扩张。另一方面,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上投入的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物流业平均利润水平普遍下降,物流企业正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按照顾客所在行业特点提供特色化服务。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物流企业在整合与改造中不断发展壮大

    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与扩张,国内物流企业纷纷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挑战,我国物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不断整合、全方位拓展。

    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成长、成熟,是物流业地位得以初步形成的基础。中远、中海、中外运、中邮、中铁、中储等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全面进行了改制重组,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宝供、南方、大田、宅急送、远成等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些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改革中成长,促进了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快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和外包,促进了物流需求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电子物流、会展物流、连锁零售配送等专业物流发展迅速。

    资源整合和网络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以及其他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业务,扩大服务网络,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巩固和扩大在物流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开始涌现。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市场细分和功能定位,将其服务客户定位于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和产品,在专业领域上控制资源,提供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服务附加值,通过整合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占据专业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企业不断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注重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并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物流人才。

   

    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开放承诺全面兑现,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加快了市场进入和扩张步伐,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并购力度等多种方式,完善其服务网络,由合资经营向独资转型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外资物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随着市场开放进程的步步深入,加快网络布局成为跨国物流企业跻身中国物流市场的首要任务。早在2004年末,各主要跨国物流企业就已开始大规模营建其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2005年后,此种情形越发突出,各公司纷纷扩大投资,加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分支机构数量,实施全国性布点;2006年,从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注资安得物流到UPS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再到荷兰跨国物流商TNT以“购买式”兼并华宇物流,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调整其在华并购战略,由部分持股、组建合资公司模式向收购全部中资股权、形成独资公司转型。

   

    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技术装备持续更新

    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我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加快。铁路提速,公路联网,专业化泊位相继建成投产,长距离油气管道开通,车船运力加快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的状况开始缓解。“十一五”国家将投资1.25万亿元建铁路,到2010年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万公里。物流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突出成就。在企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整合、优化与提升的基础上,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物流运作的基础条件,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的物流企业虽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总体规模偏小;由于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的系统以及质量制度,准时送达率、货损货差率、订单交付率等绩效指标离客户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落后;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相对匮乏。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

    首先要加快资源整合,扩展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我国的物流企业除要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加快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支出和最有效的方式,扩展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巩固和扩大在物流市场中的占有率。整合可以分两步走,一个是对内整合,铁路与公路联合,海运与航运结合……如锦程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制定的业务整合目标,是与拥有车辆、船舶、场地、飞机等资源的承运人进行相互对接,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利益的多赢共享,发挥核心业务优势;一个是对外整合,国内物流企业应更多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联盟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积极融入到世界物流体系中。

    其次要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服务质量既体现了一个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服务的资格和水平,也是一个物流企业能否被用户选为服务供应商的决定条件之一。国内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物流服务的国际质量标准及其保证系统,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提高和改善物流运作的准时送达率、货损货差率、订单交付率、客户满意率等绩效指标,使物流服务质量尽快和国际物流接轨。

    再次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物流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国物流企业应尽快摆脱传统的作业方式,建立起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装备。在提高物流企业信息水平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物流企业技术装备的水平。在企业发展中应通过整合和自建等方式,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

    最后要加快人才培养,形成完善的用人机制。物流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物流企业人才培养方面,除了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外,最重要的是立足国内,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物流企业急需的既懂物流理论又熟悉物流运作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应拨专款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在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同时,物流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