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港口产能过剩

2007-3-14 13: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图:傅育宁关注中国北方港口可能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本报摄)

  【大公报讯】中国港口快速发展一直是全球港航业界关注的议题,招商局国际主席傅育宁昨日在港出席“亚洲码头营运商2007年度会议”(TOC 2007 Asia)时表示,内地北方地区港口在3至5年后可能出现码头产能过剩的情况,无独有偶,花旗集团一名资深港口分析员亦指出,环渤海及中国南方地区港口的码头产能利用率,在2010年有机会下跌至65%或以下。

  傅育宁在会议上指出,中国港口货柜吞吐量在2000年至2006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ACGR)为26%,去年总货物吞吐量达56亿吨,较交通部公布的40亿吨设计能力高出25%。他预期,随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港口总货柜吞吐量将由2006年9300万标箱上升至2010年1.5亿标箱,而期内货物吞吐量亦将由56亿吨增长至75亿吨。

  长三角码头供求仍紧张

  作为中国最大公共码头营运企业的掌舵人,傅育宁看好中国港口业的发展,但他同时罕有地就码头可能出现的供求失衡问题发出警告。他认为,北方地区在3至5年后或出现码头产能过剩的情况,部分原因是地方上积极发展港口所致,而长三角地区的码头供求关系在未来数年仍将十分紧张。南方地区方面,他认为码头营运商对经营环境十分敏感,它们所作出的决定都是基于商业考虑,而近年亦不断有公司加入市场。他指出,中国港口需要制订严谨的发展计划,同时对某些地区不顾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争相推出宏伟的港口发展计划的现状表示关注。他强调新码头的兴建应发挥私人投资者,如港口营运商和航运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之间的制衡作用。

  尽管如此,傅育宁表示中国总体上仍缺乏足够的码头设施,而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多式联运日趋普及、航运操作一体化及信息科技的应用将是未来推动中国港口发展的五大因素。

  在公司业务发展方面,他透露招商局国际有兴趣直接参与深圳西部大铲湾第二期工程的投资,但亦不排除透过现代货箱码头(MTL)间接投资的可能,而深圳市政府今年内会作出正式公布。大铲湾第二期将兴建4个泊位,总投资额约30亿至40亿元人民币。

  珠三角港口使用率下调

  花旗亚太区运输业研究部主管柴履时亦关注中国港口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他指出,北方地区虽然维持最高的货量增长率,但同时码头产能增幅惊人,环渤海地区港口码头使用率仍可能由2006年87%下跌至2010年的58%,当中大连港及青岛港的码头使用率在2010年或分别降至50%及70%。

  至于包括香港在内的珠三角港口群方面,他预期南沙港及大铲湾未来数年的柜量将明显上升,并直接影响香港及深圳现有码头的柜量,整体港口群的码头使用率有机会由去年73%下调至2010年的66%。另一方面,他看好上海港的柜量增长,预期该港码头使用率将由2006年84%上升至2010年95%。

  为期三天的“亚洲码头营运商2007年度会议”由英国劳氏旗下的英福马集团主办,是世界著名的航运、港口和码头业会议,会议关注焦点包括与航运码头的营运、融资、技术及设备等相关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