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让东北与国际市场零距离
本报记者叶健
发挥独有功能服务全面振兴
如果将贯穿全省海岸线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比作我省对外开放的一条巨龙,那么,建设中的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便是朝向大海、高高昂起的龙头。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大连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无疑是为开放的巨龙绘上了点睛之笔。
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保税港区仅有三处:上海洋山、天津东疆以及大连大窑湾。何谓“保税港区”?为什么保税港区在我省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地位如此关键、功能如此独特?对此,大连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张世坤作出了解答。
保税港区,是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据介绍,保税港区是按照我国国情实际需要,适应跨国公司运作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型海关监管区域,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监管区域。
据了解,保税港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新生事物,是自由港在我国的特殊形式。按照这一独特定位,保税港区享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其中包括,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政策上的独特优势使保税港区拥有了许多独有功能。据介绍,保税港区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展示四大功能,可以全面开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等七方面业务。
近些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需求,世界各地的自由港纷纷采取措施增加新的服务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孟炜中介绍,许多自由港不断密切同周边区域或国家的联系,一改过去单纯注重增加港口吞吐量、促进商品集散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信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等多种产业,逐步形成能够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多功能区域经济中心。在沿海地区选择若干条件优越的港口设立保税港区,已经成为各国提高沿海地区开放水平、积极参与世界范围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去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函复海关总署,同意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孟炜中认为,中央在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初,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而在大窑湾设立保税港区,正是全面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步骤。
据张世坤介绍,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大连保税区正沿着实现区港联动、申办建设保税港区的轨迹一路前行,迈向创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最终目标。
建立互惠机制推进腹地开放
1月9日,加快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促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论坛在大连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充分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优势、促进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抒己见。在开放前沿与腹地之间建立起互动、互惠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推动腹地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各方的一致观点。
在这次论坛中,孟炜中就如何建立互惠机制、推动沿海与腹地经济实现互动发展等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为国内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保税港区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广大腹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享受的开放政策有很大不同。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在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口岸物流合作机制、基础设施合作开发机制、优惠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互利互惠的运行机制引领腹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的高度。
首先,建立口岸物流合作机制,以海陆联运、海铁联运等形式,推动我省港口群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构筑东北地区保税物流网络,从而提高保税港区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为此,应加强腹地跨省物流、跨国物流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在现行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基础上,实施外贸商品在启运港退税,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通关模式,减少企业申报、放行次数,缩短流通时间、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其次,建立基础设施合作开发机制,结合保税港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同腹地各省、市就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密切合作。运用市场机制,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原则,实现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国外企业、战略投资者参与保税港区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适当放开的各类基础设施管理权和收益权,换来保税港区建设和运作的高速度、高质量。
此外,还应尽快建立优惠政策和利益的共享机制。可以参考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尽可能多的让广大腹地享受到保税港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使保税港区同腹地形成一个政策和利益的共同体。可将保税港区的政策向腹地中心城市延伸,以在内陆城市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和干港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强化保税港区的辐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定期或不定期协商的办法,寻找沿海与腹地之间共同感兴趣的合作方式,寻找利益共同点,并最终形成双方满意的利益分配办法。
跃上高端平台引领产业布局
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监管区域。在各类开放先导区当中,保税港区是开放程度最高、与国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对外开放平台。充分运用大窑湾保税港区这一高端平台,将使我省对外开放水平跃上一个新高度。
当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跨国界要素流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构成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转移的重点已从原材料工业、制造业向加工工业、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使辽宁的沿海与腹地共同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站在保税港区这一平台上放眼世界,必将使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更趋科学、合理。
去年12月18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专题协商会在沈阳召开,由省政协牵头完成的《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做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建议》调研报告首度公开。调研报告认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作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东北腹地发展外向经济的先导区。其实质是通过“五点一线”的开放开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包括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沿海经济带及东北腹地的开放,使国际产业转移在地理上寻找到最佳区域和最好平台,实现承接转移、集聚产业、牵动物流、辐射腹地,推动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在此基础上,调研报告还进一步建议,要以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统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并且要力争实现三个“最优”,即单个企业规模经济最优、企业间的产业链组合最优、园区各种不同行业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优。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培育发展一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把“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集聚、行业国际竞争力突出、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园区。
上一篇: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本月底建成
下一篇:韩国拟联合中国港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