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港口“独立”之路

2007-2-5 16: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诸多港口改革方法的探求中,以色列港口经营权与政府完全脱钩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一二。  

  目前以色列各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正在以10%的比率逐年增长,但这并不算是大新闻,以色列运输市场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令人震惊的新闻是,长期以来专门代表政府管理港口码头经营的以色列国家港务总局于一年前与海法、阿什杜德和埃拉特以色列等三大港口经营权完全脱钩,改由新成立的国有港口公司自己直接经营。原来的中央控制港务当局管理机制现在全部交予以色列港口公司(简称IPC)。从法律上讲,IPC就是以色列各大港口的所有人。迄今14个月的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港口经营机制与政府管理部门完全脱钩是富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

  笔者采访以色列海法港口公司主席戴维·赫默西时表示,作为港口经营改革的第一步,即港口经营与政府管理职能部门脱钩已经获得成功,从今以后的以色列海法港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港口。当然,港口经营与政府管理职能部门脱钩已经获得成功不等于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港口经营改革方向正确,这场改革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万事开头难,许多问题和瓶颈还有待解决,其中包括海法港正在兴建600米长的集装箱码头和在吹填开发的海滩上建筑一座300平方米的集装箱码头堆场,把海法港口防波堤从目前基础上向外海延伸500米,强化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在2010年前再另外兴建600米长的集装箱码头和在吹填开发的海滩上建筑一座300平方米的集装箱码头堆场。目前还有一个远景规划,即铺设从海法直达伊拉克巴格达的1 000公里长的铁路运输线,通过24小时穿梭运输集装箱铁路线,把地中海港口、约旦主要城市和巴格达等中东地区城市紧密连接起来,效率高,成本低。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现在的海法港立足于继续全力为以色列经济贸易开发提供服务,但是决不把自己困死在本来幅员不大的以色列境内,必须同时不遗余力地加入全球贸易,不断提高其在世界港口贸易市场中的地位。目前海法港进出口集装箱总运量中,以色列的以星航运所占比重为65%,其余为其它国家远洋承运人,如瑞士的地中海航运、中远集团、中海集团。

  海法港口改革的第二步就是私有化。在2010年前海法港将其5%-10%的股份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出售给民营或者公营贸易经营人,因为海法港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领其在改革道路上向前迈进。戴维·赫默西表示,在改革港口过程中,海法港口仅仅废除了原来的中央一统式经营管理机制,包括原来工会组织和改革前公司行政机构中的少数人可能失去或者被削弱权利,但是不会主动解雇港口码头工人。

  以色列港口间相互竞争相当激烈,目前面临年吞吐量达到50万TUE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紧紧追赶的以色列海法港口改革的第三步就是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逐年提高集装箱吞吐量,但是不单纯追求集装箱吞吐量,而是通过扩大海法港在国际港口码头市场中的份额,其中包括进出口贸易市场,以约旦为主的中东地区集装箱转口市场和转口贸易经营市场,不断强化港口码头经营业务多样化,以增进港口码头经营效益为重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