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比发达国家的还要高。与中国车主的收入比较,这个费率则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建议考虑实施全国范围的统一收费政策。(《中国新闻网》)
在穷地方却收着最贵的费用,实在令人费解。世行将此归结于中国高速公路特有的建设模式,即政府投资比例过小,贷款过大,以至于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和其它形式的举债,而中央政府仅占投资份额的15%左右。这样的融资方式,其必然结果是,高速公路的公共性变得无足轻重,营利性则成为主色调。于是乎,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公路”,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口号之下“理所当然”地变成“私路”,公共资源也在政策默许之下成为某些部门和私人争相开采的金山。但是在美国,高速公路完全由国家税收来建设和维护,国民上高速根本就没有收费还贷一说,西欧诸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靠以特许权经营通行税的形式来支撑,通行税的征收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律由政府统一控制。
“资金饥渴症”造成的“以路还贷”固然是中国路政的一大积弊,但是,这还不是中国高速公路高收费的惟一原因。
除了“以路还贷”外,中国公路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即“以路养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样的口号在目前国家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或许还能为老百姓所理解,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收费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它的收费没有期限、没有尽头,不仅“超期服役”,而且发展到“收费不还贷”。去年,《南方日报》就曾披露,广东省河源市江面收费站的一个贷款建设的路桥项目,一年收费649万元,却只还贷31万元,预计全部还完要756年。剩下的钱哪里去了?大都拿去支付路政管理部门和收费站员工高得离谱的薪水和福利了。
此外,高速公路还要为腐败支付高额的意外成本。既然高速公路的建设动辄数十亿,无疑会被各路贪官视为“摇钱树”。一直以来,高速公路都是腐败的“重灾区”,大案要案的集中地,根据2004年的一个统计数据,先后有包括河南、江苏等省在内的13个交通厅长栽在了高速公路上。
最后,公共财政体制滞后所引发的制度成本同样不容忽视。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历来都是政府大包大揽,公众和政府形成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比如,哪条路要还贷?还贷比例是多少?要还多久?还贷方式如何?怎么收费?等等,这些本应让公众知道的问题,公众一无所知。缺乏监督,没有限制,无疑成为纵容“乱收费”和腐败的最大原因。
要破除这个乱局,从投资主体到经营主体,从融资模式到立法监督,都需要彻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