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高收费公路成为发展的包袱

2007-2-26 11: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18年后,收费累计达到最初投资2.3亿元的数十倍。但按照有关部门的授权,这条高速公路的收费期限要到2022年,因此,沪嘉高速公路是否应该继续收费,被上海众多的政协委员质疑。(2月22日《经济观察报》)

在全世界已建成的14万公里的收费公路中,有10万公里在我国。世行刚刚发表的有关报告也指出,中国高速公路的通行费和许多发达国家相当,甚至更高,如果与中国车主的收入比较,费率则是全世界最高。像北京机场高速路,当初投资只有不到12亿元,以30年收费期限来算,收费最终有可能达到上百亿元。

  中国公路的高收费与市场化运作的公路投资管理体制有关。公路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发生乘数效应,使用成本越低,越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收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公路作为公共产品提供。但在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融资主要由中央财政、地方、银行、外资等6方面构成。其中,中央政府仅占投资份额的15%左右,而地方政府、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占到80%以上。在融资方式上,则主要采取经营权转让等。这一格局基本上十几年未变。像沪嘉高速,虽是政府投资兴建,但有关方面中途将经营权高价出售给商人,这就使得高速公路实质上变为一种赢利的商品,继续收费。

  “高速公路”变“高价公路”,导致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付出较大代价,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硬约束。首先,它降低了公路的利用效率和运输效率,一些车辆为了躲避高昂的收费不得不绕行,增加了时间运行成本。其次,它也加大了地区之间产品和要素流动的成本,使一些地区拥有的资源和产品优势,在公路高收费障碍下难以发挥,阻碍了区域间的经济互补,继而影响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再次,高价公路已成为影响我国新型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障碍。当前我国消费升级乏力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环境成本过高,遍布全国的高价公路收费网,就是影响消费升级的重要障碍,不仅抑制了私家车的发展,也抑制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它还成为腐败的温床。“道路通车,厅长落马”的现象已经多次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在认识和改革目标上,对公路这一产品重新定位,改变目前的融资方式,解决政府在公共产品管理和供应上的缺位问题。对于遍布全国的设卡收费公路,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任由其发展下去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