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物流软件业发展分析
1、 2005年物流软件业整体发展情况
(1) 物流软件需求快速增长。
近几年,物流热在中国快速发酵,潜在的巨大物流软件市场,吸引了包括外资物流软件供应商、传统IT供应商等企业的广泛关注。2000年以后,物流软件供应商规模迅速扩大。然而潜在的巨大市场并没有转化成众厂家所期盼的有效市场,物流软件市场的主体物流企业也经历着同样的尴尬——整个行业利润水平下降,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服务需求各异,进而导致物流产业的深入调整。事实上,物流行业与中国的制造业具有相同的发展轨迹,初期是一种粗放的快速增长。只有物流企业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后,物流软件才有真正的巨大市场。2005年可以定义为物流企业的整合年。据专家估计,2005年物流软件市场的实际增长率为30%-40%。
(2) 物流软件企业优胜劣汰,深化整合。
2005年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软件供应商倒下,部分物流软件供应商艰难维持生计,还有些企业干脆转变业务方向或放弃物流软件业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寻找原因:首先是市场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讲,需求方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个性化需求较多,造成物流软件的产品化程度低,项目实施成本较高;同时,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购买能力下降,物流软件的价格往往被人为压低。其次是物流软件供应商的原因。物流软件供应商研发投入较少,产品功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出现生存危机。实际上,物流软件业不是暴力行业,2005年物流软件企业的盈利状况没有好转。
(3) 物流软件产品专注程度不断提高。
2005年物流软件产品进入细分阶段。专注于物流的特定环节、做深做细的物流软件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尤以港口集装箱管理、报关货代管理、装箱优化等软件在沿海城市发展迅速。而综合型的物流软件供应商,大部分处于产品完善阶段,往往侧重于高端市场。另外,专注于仓储、运输、调度的软件出现了较多机会。今后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完善,物流软件产品细分是物流软件业的重要特征。
(4) ASP模式尝试发展。
2005年,物流软件ASP成为物流软件应用市场一种新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物流软件ASP服务的厂家已超过10家。从物流市场的特点看,ASP具有较大潜力。因为我国90%的物流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随着客户服务需求的提高以及自身管理的需要,实施物流软件已经迫在眉睫,但受到资金实力的制约,而ASP是这些企业可以考虑的模式。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往往将物流软件定位为核心竞争能力,导致他们不敢采用ASP模式。所以,ASP模式目前尚未获得广泛应用,是否会获得成功我们将拭目以待。
(5) 产品不断成熟,尝试渠道分销。
2005年是物流软件不断完善的一年。国内知名公司在新技术应用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实现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线。2005年物流软件在技术上总的趋势是向基于WEB的B/S架构和平台化发展,B/S结构物流软件逐渐成为主流。另外,物流软件实现了与物流技术设备的集成,比如条码设备、短信设备、GPS/GIS、RFID等;商业智能、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等技术获得应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平台化是大型物流软件供应商2005年在技术上迈出的重大步伐。企业的信息化包括多个方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追求的目标之一。物流软件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在实施系统的同时,企业也希望通过软件的实施对企业信息战略进行规划。同时,物流服务市场的多变性决定了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传统通过代码展现的方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物流软件平台化解决了企业信息战略规划、集成和流程可变性的需求。平台化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深圳招商迪辰公司的DAP(DiChain Application Platform)和北京络捷 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物流综合业务平台L-PLATS(LOGIS-PLATS)。
在功能上,总体来看,物流软件向两极分化:一极是综合型系统,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另一极是专业化,小规模物流软件的发展是最好的证明。综合物流软件功能主要包括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报关货代管理、商务结算管理、决策分析、业务预测、物流网络优化、协同管理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包括国外软件厂商在内,一些较大规模企业的物流软件已经比较成熟,作为产品通过渠道推广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物流软件的渠道建设具有一定困难。一是因为大型物流软件项目,一般都是由软件企业亲自上阵,根本不需要也省略了渠道商,从而没有物流软件渠道商成长的空间;二是我国适用于中小物流企业的软件,在实际市场规模上并没有像中小企业ERP应用那么成熟;三是大多数中小物流软件企业的前身都是物流公司,仍在依靠自身物流圈子打拼市场,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四是物流软件渠道商本身不发达,大多渠道都是依附于ERP渠道,没有独立出来。
2、 2005年物流软件业市场分析
(1) 物流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物流软件业的需求主体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事业单位等,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软件的最大市场。2005年商业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事业单位的物流软件需求有所增加。商业和生产制造业的竞争不断加剧,通过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及物流软件的实施,可以降低成本。但是,这些企业往往都实施了大型的ERP系统或MIS系统,物流软件是其已有信息系统的补充或延伸,在技术上要求较高,功能要求专业且相对简单。事业单位对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为物流软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低端市场需求较大是2005年物流软件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量快速增加,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物流企业总量快速发展。同时,2005年也是中国物流产业深化变革的一年,企业盈利能力在低水平徘徊,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据2005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分析,我国98.2%的物流企业在物流软件上的投资低于50万元人民币,37.5%的企业低于10万元人民币。
我国物流软件的高端市场初具规模,正在不断壮大。物流企业之间的整合、并购、结盟出现端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且网络覆盖较大区域的物流公司正在形成。加上传统的海运、商业、物资、邮政领域的大型储运企业的转型以及新资本的介入,2005年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他们对物流软件需求较高。
实际上,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使用自己开发的物流软件的企业占了很大份额,占到28.3% ,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型企业,由此也造成目前物流软件的高端市场较小。
(2) 物流软件需求特征
2005年物流软件需求特征可以概括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响应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系统之间进行集成、控制库存水平、实现物流费用结算与统计分析、支持信息采集设备、物流优化等多方面需求。
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最关心的方面,各种调查数据不统一。结合调查数据以及行业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应该是物流企业最关心的方面,其他方面包括:满足客户下单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系统信息的互联、满足客户对物流状态的及时跟踪、满足客户对费用明细的掌握。
物流企业都有各自的大客户,大客户经常有个性化需求,比如单据格式按照大客户的要求制作,系统与大客户实现集成等等。满足这些要求需要物流软件具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强大的集成功能。
物流软件与其他软件的集成如ERP、财务管理、CRM、HR等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库存水平控制是生产制造业非常关注的需求,因为库存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并带来各种费用开支,将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是物流软件需要满足的重点。随着条码、GPS/GIS技术的普及以及RFID等技术的发展普及,物流软件需要支持这些设备的应用。
物流网络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物流软件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化功能,比如订单的批次优化、车辆调度优化、计划优化、路线优化等,对于石油化工、大型生产型企业,这方面的需求在增加。
总之,2005年物流软件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但是市场不是很规范,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3、 2005年物流软件业市场供给分析
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物流软件企业估计有500多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国外大型企业管理系统供应商的物流软件,如SAP、I2、ORACLE、SSA等厂家,他们针对国内高端市场开发的软件价格一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由于价格较高,市场规模较小,同时也不是企业重点产品,这些公司的产品份额相对较低。
二是国内传统企业管理系统供应商的物流管理软件,比如用友、金碟、博科等,随着物流的升温,这些公司的触角伸向物流软件领域,并凭借其较强的研发实力,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三是专注于物流软件具有一定实力的供应商,比如招商迪辰、络捷斯特科技等,这些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投入较大,产品完善,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占有率较高。
四是中小物流软件公司及物流企业信息部门的转型,这类企业占的比重最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利润情况较好,但是研发投入较少,产品功能较单一,市场占有率低。
2005年国外中小物流软件供应商开始向国内渗透,较早进入国内的国外中小物流软件供应商也加大了推广力度。其中尤以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企业为主,他们凭借在本土的大量实施经验和相对成熟的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些企业正在受到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的挤压。随着国内产品的不断成熟,这些公司的产品优势逐渐削弱,加上对国内缺乏了解以及推广上的难度,他们的生存空间不大。
2005年是物流软件业进入整合期的一年。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根据行业经验判断,有20%左右的物流软件供应商转型、退出或倒闭,这部分企业以中小物流软件供应商为主,也包含部分规模较大、较有影响的企业。盈利不佳一直是困扰物流软件供应商的最根本问题。这既与我国IT业总的形势息息相关,也与物流软件供应商缺乏对物流软件市场的深刻认识有关。
另一方面,专注于具体物流环节的物流软件供应商获得了空前发展。随着这几年来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海运业迎来50年不遇的大好行情,报关货代软件、堆场软件、装箱软件、配载软件等需求增长很快,2005年是这类物流软件供应商收获的一年。
4、 2005年物流软件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1) 供应商盲目涉足,鱼龙混杂。
物流软件企业可以说倒下一批起来一批。特别是IT企业看到物流软件市场巨大,就盲目进入,造成物流软件市场鱼龙混杂。
(2) 缺乏物流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产品成熟度差。
由于绝大多数物流软件企业既缺乏物流理论指导,又缺乏实践经验,研发的产品实用性较差,加之没有经过时间检验,产品的成熟度更无从谈起。更多的企业看重物流软件市场,“想成为物流软件供应商”,却没有将重点放在对物流的深入研究上,还不是真正的物流软件供应商。所以,有相当的物流软件产品只是单纯的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无法优化流程,更不能提供运作指导。
(3) 供大于求,竞争激烈。
随着很多企业介入物流软件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加,然而需求增长远远落后于供给,造成供大于求,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盈利情况普遍较低。这种情况对于供需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服务与价格永远成正比,一次次失败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免费的午餐。
(4) 缺乏理性,对服务的认知度低。
从需求角度看,因为物流业本身的问题,企业往往低估物流软件的价值,对于“服务”收费很难接受,在一定程度上,2005年物流软件业的发展受到需求方的制约。
二、2006年物流软件业发展展望
2006年在我国大的经济环境下,物流业的整合将不断深化,物流软件业也将全面进入整合期,随着产品和市场的不断成熟,2006年物流软件业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1、产品趋于完善,树立产品品牌。
产品是物流软件供应商生存的基础。通过不断研发和项目实施,2006年会有若干物流软件产品趋于完善,物流软件业会形成一定的产品品牌,同时标志着物流软件市场的规范化和成熟化。
2、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较低。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发与实践,相信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软件企业能够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盈利模式。但是,2006年物流软件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在较低水平徘徊。
上一篇: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下一篇:条码在服装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