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及香港集装箱港口多足鼎立

2007-12-5 18: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物流量的大幅增长,对港口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的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将分别达到2500万标准箱和3400万标准箱以上,内贸集装箱生成量将分别达到225万标准箱和360万标准箱以上,充足的货源足以保证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港口的发展。

  目前,各地都在加紧规划建设集装箱码头,并采取灵活多变的发展和经营策略,以期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抢得先机。

  港口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2004-2010年珠江三角洲港口建设规划,珠江三角洲及香港集装箱港口的定位是: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为干线港,广州港为支线港,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为喂给港;在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重点建设干线港、支线港,适当改造和发展喂给港。

  香港仍然保持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而深圳港近年则发展迅速,拥有盐田、蛇口、赤湾3个专业集装箱码头的23个泊位和其他内贸码头,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847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球第四的位置,其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已经形成。“十一五”规划末期,深圳港集装箱专用泊位将达到39个,总吞吐能力接近2000万标准箱。

  广州港口发展一直不甘心处于集装箱支线港的地位,近年已加快南沙港区一期4个和二期6个专业集装箱码头泊位的建设步伐,2006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666万标准箱。“十一五”规划期间,广州港将投资200万元人民币重点建设南沙和新沙港区,力争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准箱,向集装箱干线港的方向迈进。

  为香港、深圳、广州喂给港的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近年来都在加大各自发展的力度。

  新格局正在形成珠江三角洲依然是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深圳港、广州港等珠江三角洲港口为辅助和补充的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首先,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深圳和广州港口的发展,改变了香港一港独大的状况。近年来,由于深圳、广州港口的崛起和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港口集装箱运输已由香港一元结构逐步向香港、深圳二元结构再向香港、深圳、广州三元结构最后向珠三角多元结构变化。

  其次,珠江三角洲港口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等城市的港口处于同一水域,间隔距离平均不足50海里,这种沿海大型港口在区域内高度密集的情况在国内也仅此一例。由于港口间距过于密集,共同使用航道锚地,货源腹地高度重合,其服务手段、物件、内容高度雷同,使经营者难于通过理性的市场定位来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事实上,一些港口目前已采取“政府暗补、企业亏损”的方式压价争夺货源,以形成运量规模,吸引船公司开辟航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深圳港集装箱客户已出现了“东部向西部流、西部向南沙流”的情况。

  香港港口则悄悄地做一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工作,除下调集装箱码头装卸费外,葵涌集装箱码头将在今年内新增加2个内河船停泊点,鼓励更多的珠江三角洲货运企业通过内河向香港港口输送货物;香港政府也将进一步简化内河船来港手续,并从今年底开始通过实施多次往返证将内河船入港手续费下降一半,由目前每船每月平均1200港元减至600港元。

  第三,经济腹地的拓展决定着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经济腹地的拓展也就是货源的拓展,目前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港口的货源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性调整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尽管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速肯定会逐步放缓。除香港外,珠江三角洲港口都在加快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这对如何平衡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与货源吞吐量是一个考验,拓展经济腹地已成为各港口必做的功课,这里面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对香港、深圳、广州港口来说,珠江三角洲港口都扮演着其喂给的角色,各港口拓展经济腹地,基本上都是在为自己服务,但也各出其招。

  发展态势保持平稳从竞争层面看,香港和深圳港口在珠江三角洲的货源将受到蚕食,而主要竞争对手将是广州港。

  由于规模上的差距、腹地的经济发展特性以及深入内河的地理位置等原因,广州港还难以在港口集装箱运输方面与香港和深圳港口展开全面的竞争。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的超常发展在其二期建成投产、合资各方原有集装箱运输资源配置完成后,将脱离超常发展的轨道,进入平稳发展期,其发展仍将受到香港和深圳港口的压力。由于区位及码头投资者的原因,广州港在发展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方面占有先天优势,有望在这方面将珠江三角洲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蛋糕做大,并且在发展临港工业方面大有可为,最终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港区的前景良好。距离南沙港区较近的中小型喂给港,将受到陆路集装箱运输的激烈竞争,这些港口和支线驳船的生存空间将受到压缩。

  从合作层面看,由于各自具有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香港、深圳、广州三地港口均有各自的发展空间,相互间难以替代,因此,应根据各自特点实行有重点的错位发展、错位竞争,以优化资源配置,共同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向船东及付货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价值行销代替价格竞争,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样将对各自的持续发展更加有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