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外钢材价格差距缩小

2007-12-29 12:4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钢材需求旺盛,钢材出口继续增长,钢材价格上扬。在钢材出口、国内需求旺盛以及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2007年国内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去年年底相比,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上涨36.3%,为2004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
  钢铁产量增速减缓
  2007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为44783.2万吨,同比增长16.7%。全年产量预计可达到49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7%,钢铁增长速度连续3年下滑。
  经过2006年调整,2007年钢铁工业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1-10月投资1981.61亿元,同比增长14.5%。明年仍有一批项目投产或达产,如鞍钢、邯钢、马钢等500万吨规模项目,初步估计明年钢铁生产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达15%,粗钢产量对应为56300万吨。
  虽然钢铁产能释放动力依然较为强劲,但是抑制产能释放的有利因素亦不断积累。首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据国家发改委公布,8月底已关闭落后炼铁能力969万吨、炼钢产能873万吨。不仅如此,首钢、安钢等钢厂约700万吨产能也将于2007年年底关闭。随着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等配套政策的出台,明年钢铁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钢铁产能得以有效压缩。
  价格上涨呈现两个明显阶段
  上半年,受钢材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出口价格上涨拉动,国内价格平稳上涨,6月底钢材价格比上年年底上涨9.1%。
  下半年,尽管钢材出口逐月下滑,但是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暴涨,钢铁成本不断攀升,加之钢材需求强劲,钢材价格大幅走高,12月底钢材价格比6月底上涨 25.5%。据统计,2007年国产铁精矿平均价格为985元/吨,比2004年上涨了34%,但钢材价格却未同步上涨。尽管钢厂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效率化解了一部分成本压力,但是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使钢厂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进入第四季度,因成本过高,一部分中小钢厂不得不减产。但是,由于钢材需求旺盛,减产的结果导致供应趋紧,又把价格不断推高,导致第四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品种走势略显分化
  长材强,板材相对较弱。2007年12月中旬,建筑钢材上涨了48.2%,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中板上涨35.6%,热轧卷上涨23%,冷轧板上涨12.5%。
  不同的涨幅充分反映不同品种的供求状况。由于近几年轧钢工序的投资大部分是集中在板材投资上,导致近两年板材资源增速远远超过建筑钢材增速。建筑钢材供应压力较小,有时还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冷轧板、镀锌板供应压力始终未能得到缓解,因此建筑钢材成本传导能力高于板材,涨幅超过板材。
  国内外钢材价差迅速缩小
  在限制钢材出口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作用下,2007年钢材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同时,钢材出口对国内钢铁市场和钢铁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弱化。2004年以来,国产钢材替代进口、增加出口,有效化解了钢铁生产快速增长带来的供应压力。2004年钢材净进口减少2267万吨,占当年粗钢增产的45%;2006年净出口增加3420万吨,占粗钢增产的49%;2007年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变化,全年净出口增量占粗钢增产的比重下降到 26.45%。
  2007年,CRU北美指数上涨5.1%,欧洲指数上涨1.3%。国内涨幅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钢材价格逼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如中国与韩国市场螺纹钢价差由一季度的90美元/吨缩小到12月份的25美元/吨,热轧卷由50美元/吨缩小到5美元/吨。差价急剧缩小,意味着中国钢材出口动力大大弱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