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拉国道主干线青海段:搏动的经济大动脉

2007-12-24 10: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98年8月至2003年9月,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建设,一条东起民和马场垣,西至戈壁新城格尔木长910公里的大通道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就是丹拉国道主干线青海段。建成4年多来,这条承载着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经济大动脉,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列为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之一的丹拉国道主干线,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经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西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4600公里。其中在青海境内长1510公里,由青海交通部门管养的路段长910公里。丹拉国道主干线青海段,包括西宁至民和马场垣高速公路,西宁至倒淌河一级公路和倒淌河至格尔木二级公路,其中西宁以西又称青藏公路。整条路贯通青海东部经济发展核心区、环湖旅游区和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
  架起青藏高原对外开放的桥梁
  2003年6月建成的国道主干线马场垣至西宁段,是青海省首条高速公路。作为青海连接东部的惟一高速通道,它的建成,架起了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省会之间的快速通道,打破了以往只靠109国道连通西宁至兰州的历史。现在经西兰高速公路,旅客几乎可以直接由高速公路去往国内各省会城市,增强了东西部之间的科技、信息、资源、商品和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同时这条路也为青海近几年举办的“郁金香节”、“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活动和体育赛事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道路交通保障,受到国际友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大提升了青海的形象和知名度。
  造福百姓的金纽带
  国道主干线建成以来,便捷的交通条件加快了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为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青海的优良油菜、马铃薯、蚕豆、反季节蔬菜、花卉、中药材、实用菌等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仅海东地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双低”杂交油菜和脱毒马铃薯两大优势作物及蚕豆、食用菌、线椒、高原制种、乐都紫皮大蒜、乐都辣椒6大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12万亩,其中签了“定单”的种植面积就达50万亩。利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海东地区正在形成一批特色农作物种植村和特色农作物经济带。
  与此同时,还涌现了一批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农牧民为主体的新型生产体系。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农牧民不断引进优良畜种,使畜牧业、畜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效益大幅提高。到今年,全省具有深加工能力的肉食品、奶产品、毛纺业等农蓄产品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4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达到35万户,农牧民从产业化订单和工资性收入中获得的收入达到3.49亿元,人均达到98元以上。
  推动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国道主干线的建成,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为青海发展道路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道主干线建成后,行车时速平均提高到60公里,最高可达100公里;西宁至兰州的时间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西宁至格尔木则由原来的2天缩短为1天;轮胎行驶里程平均延长1万公里,汽车大修间隔里程延长5万公里;车辆周转时间缩短45%,燃油消耗降低1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依托国道主干线,我省逐步形成了西宁、格尔木两大运输枢纽,其中西宁汽车站日发班1000多个车次,日发送旅客1.2万人次以上;首次开通了西宁至兰州高速公路客运班线和西宁至银川、濮阳、麦积、太原、济南等省际长途客运班线。2003年-2006年,我省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比通车前的1999年-2002年增加了2.17%、1.65%、1.24%、2.77%。
  带动旅游业迅猛发展
  便利的交通是沟通客源地与接待地空间联系的基础。国道主干线的建成,将几十个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以西宁和格尔木为中心的东西两大旅游区。东区以马场垣古文化遗址、柳湾彩陶博物馆、塔尔寺以及日月山、孟达天池等为依托,先后开辟了中国夏都游、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游、唐蕃古道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西区以长江源头、昆仑山、万丈盐桥、雅丹地貌等为亮点,开辟了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昆仑山道教寻祖、察尔汗盐湖观光、玉珠峰登山等十几条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旅游线路。2003年以后,我省的旅客总人数直线上升,继2004年我省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2005年突破600万人次后,2006年又突破800万人次,平均增速达到27%。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对我第三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