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奏物流和谐号 铸就产业软实力

2007-12-21 14: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评论员
    在2007年底,一部贺岁大片《集结号》,“吹”响全国;而在2007年初,一组高速列车“和谐号”纵横华夏。
    “集结号”吹响了怎样的战争号角,虚拟故事人们不必多虑。但铁路运输的“和谐号”吹响了怎样的号角,却不容忽视。这个号角不仅吹向国内物流硬件基础发展建设,还吹向在过去被忽视的物流产业软实力建设。
    什么是产业软实力?是诚信、是品牌、是自律……这些都是。而终归一点是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一个人若没有思想,犹如行尸走肉;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就很难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
    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其产业特点也决定了其产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能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的服务,做好上下游企业的服务链条,这些都是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点。
    要实现物流运营的网络化,需要企业自身产业链条的协同共济;要实现物流服务的信息化,需要服务供需多方的协同共享;要实现物流服务的一体化,需要多式服务及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共赢。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文化的一个核心内涵就是和谐精神。
    这种和谐精神的建设,一方面,在产业外部,需要建设和谐的物流生态圈——营造物流商与供应商、流通商、及其关联行业的和谐共处,营造物流商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教育咨询等机构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在产业内部,需要建设和谐的物流产业圈——营造采购、配送、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的和谐发展。
    没有和谐的精神,一个物流市场生态圈只能是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的一盘散沙;没有和谐的精神,一个物流产业生态圈只能是服务低端、恶性竞争的瘸腿行者。不过,在2007年,人们可感受到,和谐的产业文化正逐步受到政府部门的推崇,得到行业企业的践行。
    在外部的物流市场生态圈建设上,2007年给我们带来很多欣喜。在年初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在9月份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尽快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些大政方针的出炉,把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转变过去极端重工业、轻服务业观念的过程中,也在为现代物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产业文化氛围。
    物流业的发展,还在于行业自身的努力,在于行业企业营造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物流业是一个国际经济发展的脉管:仓储是静脉管、运输是动脉管、配送是毛细管……要使整个经济血脉畅通,需要这些物流脉管的协同。
    这种和谐精神的塑造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行业组织的鞭策自律。在这方面,2007年也给我们诸多收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人事部联合组织并评选了全国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按照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开展了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继续推进《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和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一项项行业政策的推行“润物细无声”。为行业自律、市场规范、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回首2007年,中国物流市场像似一篇恢弘的交响乐曲,其中有大政策奏响的产业建设新序曲,有大提速奏出的桑巴曲,有并购奏出的凯旋曲,大整合奏出的霹雳曲……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也听到一些不和谐的乐曲。
    这一方面,在公路运输、快递、货代等门槛较低业态里,市场混水摸鱼者不胜枚举。诚信缺失、自律缺失等,给市场制造了恶性竞争、低端服务;另一方面,在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管理体制上的积弊,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等现象依然存在,造成资源浪费、低端发展等问题。
    托马斯·弗雷曼说:“未来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服务竞争,不再是汽车、叉车、货架的硬件竞争,而是建立在现代物流产业特点上的和谐产业文化的竞争。
    “和能生情,谐能生力。”和谐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建设和谐市场生态环境,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积淀,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发展。在这条路上,2007年我们已经迈开大步伐,相信未来会走的更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