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2007-12-20 14: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杨世新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并强调指出,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钢铁工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钢铁业目前面临资源紧张、产能过剩、出口量过大、产业集中度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做大做强。因此,我国钢铁业亟待实现战略转型。
视点之一
联合重组促做大做强
    “钢铁企业只有重组整合才会有出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曾指出,国内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导致其相关产业缺乏抗压能力。实现内部的联合重组,是国内钢铁生产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而目前,我国钢铁业整体上表现为产业技术比较低、能耗比较高,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存在比较严重的粗放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因此,“钢铁业战略转型刻不容缓。”业内人士如是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近日提出建议,要制定国家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发展规划,加速提升产业集中度。他指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现有宝钢、鞍本、首唐、武钢四大集团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组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特大型企业集团,确保《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2010年前十大钢企粗钢产量达到全国总量50%目标的实现。罗冰生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支持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措施,协调和照顾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地方政府利益。
    “2001年全行业最大的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6.25%,而到了2006年这个比重却下降到34.66%,降低了11.5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影响全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大力推进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集团是一个战略方向。
    “目前,钢铁企业的竞争将由快速扩展转到综合优势竞争上来,面对不断减少的企业利润,一些竞争力比较差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将停产或退出钢铁行业。”业内人士如是说,这种局面将为国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供市场条件,“加之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预计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组将面临新的机遇,行业集中度将会有较大的提高。”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到2010年,通过联合重组,将形成两到三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以此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合理的资源环保成本体系,促进钢铁业战略性转型的目标尽快实现。
    目前,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其主要障碍在哪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认为,企业联合重组的决策权在出资人手上,是产权的所有者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现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企业联合做大做强的规划,研究解决联合重组中有关地方利益分配、人事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政策问题,只有出资人到位了,出资人对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急迫感,有压力了,联合重组才能加快进行。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推进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工作,鼓励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跨地区兼并合作,这是中国钢铁业深层次整合的契机,也是行业内控制盲目扩大产能、资源重组、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视点之二
节能减排促淘汰落后
    “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着能耗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低、固体废物利用率低等三方面突出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做好节能和环保,保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从现实来看,节能和环保潜力非常大。目前来看,中国钢铁产业技术相对滞后,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15%~20%,资源有效利用率则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40%。由技术滞后形成的落后产能,表现为一部分钢铁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这种落后产能必须淘汰,这是钢铁产业调控的主要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已不能继续过去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高投入扩张,来换取行业的高速发展之路,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业内人士强调。我们注意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八大任务中,节能减排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强调提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钢铁行业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3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685吨标煤;到2020年,吨钢综合能耗0.7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64吨标煤。并以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为切入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今年,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000万吨,炼钢能力3500万吨。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全面优化和调整结构,实现全行业的产业升级,包括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优化工艺装备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是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近日强调指出。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办法》。从2008年起,地方省级官员将开始向中央上交节能答卷,如果不合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年底之前,国家发改委还将与18个省份签订第二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军令状”。毫无疑问,新一轮的落后产能关停风暴即将掀起。
视点之三
调整结构促自主创新
“我国钢铁工业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主要表现在重大冶金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仍然依靠进口,制约着我国钢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不少产品我们还需进口,如高档汽车板、高档家电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特殊扣石油化工用管等等。
    “产业结构不合理,普通产品供大于求,高附加值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要,仍需进口。”这充分反映出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高端产品与国民经济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在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已经由钢材进口大国转变为钢材出口大国,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日益显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制约着钢铁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钢铁业要想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跨越,关键是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格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针对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水平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力度不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散、产业先进技术开发落后等问题,必须把结构调整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通过产业整合增强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增加新产品开发研究投入,努力增产替代进口的产品,进一步扩大钢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品种、质量、效益提高。
    与此同时,要在结构调整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要加大力度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钢铁业正面临着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性战略转型时期。钢铁行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以联合重组促做大做强,以节能减排促淘汰落后,以调整结构促自主创新,解决好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矛盾等突出问题,使钢铁行业走上良性、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轨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