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港联动:迈向自由港

2007-12-14 23:15:00 来源:张晋元 陈 莉 陈高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区港联动:迈向自由港

    以自由港的身份成为国际枢纽,几乎是每一个港区的梦想。但若没有政策支持,这一梦想也将仅仅是梦想。在我国,上海、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天津八地的港区,拥有了共同的起飞平台:区港联动。

区港联动:迈向自由港

张晋元  陈莉  陈高林

    2004年,国家批准上海、大连、深圳、青岛、宁波、张家港、厦门、天津等八个城市的保税物流园区与临近港口实行海关统一监管,实施“区港联动”,这一政策引起了全国交通运输、港口、物流、保税区、仓储及海关、地方政府等的高度重视。

    实施“区港联动”,也就是在发挥保税区现有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临近港口货物集散便利的交通优势,简化海关手续,加快物流速度,降低商务成本,提高监管效能,吸引仓储物流企业投资,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向仓储物流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保税物流园区政策与港口功能的联动,实现自由港的作用。

境内关外 无缝对接

    区港联动是对特定保税区和港区实施海关的统一监管,按照“境内关外”定位,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由海关实行封闭管理。与港区实行区港联动的区域,称为保税物流园区。

    区港联动是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建设的亮点。联动使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了港区,通过进一步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与港区的区位优势,在两者间开辟直通道;海关则以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造就保税区与港口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流动。

    实施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方式,不仅享受原保税区的政策,如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区内货物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海关特殊监管等,还叠加了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即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改变了保税区现行“货物实际离境方可退税”的模式。在功能上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功能,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

    具体来说,保税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设施,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而快速通关和退税便捷满足了企业对货物快速流通和海关有效监管的要求,能够吸引物流企业投资,从而推动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的物流业发展。

    “区港联动”区域集成了四大国际功能,即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其中,国际中转是世界各大自由港的主体功能产业,也是航运中心实力的体现。国际配送则是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增值服务的重要平台。优惠的政策,则使保税物流园区能够对采购的国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向国内外销售。

“三一”协作 快速通关

    在一定意义上,快速通关使区港联动拥有其它港口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满足区内企业快速通关的要求,其监管模式实现了四个“三一”突破:

    其一,“三个一次”的通关模式,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这种模式下,设立自动判别体系、自动生成管理数据、自动实货放行,货物进出境手续被大大简化。对于园区的仓储企业,海关同意其缴纳保证金,分批出境,统一报关。

    其二,“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即园区管理、卡口管理、港区管理融为一体,航、港、区联动综合管理,规范运作。

    其三,“三个统一”的运作模式,即信息流与货物流统一,通关管理与园区仓储联网统一,关区代码与贸易方式统一。

    其四,“三无合一”的信息区享模式,即通过网络技术构建海关、港区、物流园区、贸易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实在EDI无纸报关、无人自动卡口放行、无EDI事后交单。

    简单说来,区港联动的要点,包括了区域相邻、卡口相通、网络相联,保税物流园区管理网络化、区内物流自由化、物流监控科学化、企业通关便捷化。

建设枢纽 作用多元

    实施区港联动,首先能够加快我国的国际枢纽港建设,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作用。现在,自由贸易港已成为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手段。区港联动能够优化港区间运作流程,简化通关手续、加快货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使船东和货主更愿意在与保税区联动的港口停靠和托运,从而积极推动港口物流业和保税物流园区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建设国际枢纽港不仅要依赖腹地资源,还必须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目前,我国对国内港口人事国际异地拼箱业务的政策,限制了港区和保税区的中转贸易、过境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开展,我国港口集装箱中转业务外流严重。仅中转装卸费一项,每年就要流失4亿多美元。2005年,上海港全年的国际中转业务量大约只占总量的1%。而在新加坡、釜山等国际大港,此项业务平均占其总量的40%,有的甚至达到70%-80%。

    在区港联动的发展导向下,港口将真正纳入市场竞争的范畴,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包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业务,形成储、供、运、销产业链条,将港口从单一的运输功能扩展到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

    其次,区港联动还将助推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起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以往,从保税区外购入国产原件,货物出境后才能办理退税。为了让供货商尽快享受退税待遇,许多公司选择了将货物离境发运至第三地再中转调入的办法。因中转地大多为香港,这种运作方式被戏称为“香港一日游”。试行区港联动后,据一些企业测算,经保税物流园区操作可比“香港游”节省至少两个工作日,费用节省三分之二。此外,入区退税也使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由此带来的物流量上涨必然引发对区内物流服务的强劲需求,这是区内物流业大发展的一个契机。

    区港联动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是设立自由贸易区的雏形。它优化了园区和港区之间的物流流程,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优势互补、功能结合、共同发展。实施区港联动,既是管理上的突破,也是我国港口迈向自由港的坚实一步。

本文原载于《中国航务周刊》2006年第653期

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在沿海临港地区设立了15个保税区。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关税降低、贸易权逐步放开、进口配额取消等措施逐步实施,保税区原有的政策优势逐渐削弱,功能逐渐弱化。国家决定对保税区进行新一轮改革,向自由贸易区过渡。

·2003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作为首家区港联动试点。2004年4月15日,1.03平方公里的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封关运作,7月15日投入运营。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同意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的复函》,批准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邻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同年11月24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率先通过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第二批七园区的规划面积分别为:青岛园区1平方公里、宁波园区0.95平方公里、大连园区1.5平方公里、张家港园区1.53平方公里、厦门象屿园区0.7平方公里、深圳盐田港园区0.96平方公里、天津园区1.5平方公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