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专家:中国产品提价30%仍有国际竞争力

2007-12-14 18: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从7月1日开始进行了调整,这大大影响了从中国采购的竞争力,我们已经取消了一些在中国的订单,改向了去其他国家采购。”12月6日,吉百利公司全球采购总监Herve Le Faou在埃森哲与《哈佛商业评论》举办的全球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上透露。
  不过,长江商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授郑渝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吉百利的全球采购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低成本优势依然存在,大部分中国产品即使提价30%,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
  买方思维
  Herve Le Faou介绍,吉百利公司是一个年营业额达84亿英镑(约1260亿元人民币)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目前,吉百利有一个负责全球供应链的采购副总裁,下面有不同的产品部,Herve Le Faou在这个组织里是全球采购项目的总监。
  Herve Le Faou说,吉百利在全球形成的几个全球采购中心,一个是在中国,一个是在印度,还有一个在巴西。他们从这些低成本的国家采购,去支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地区这些高成本国家。
  十年之前,吉百利就开始进行全球采购,在此之后进一步调整了供应链的管理和战略,比如说更好地处理生产商和代理商的关系。历经十年,这家食品企业仅有4%的全球采购投向低成本国家。
  “我们希望能够再进一步实现4%的低成本国家采购。”Herve Le Faou说,“我们从低成本国家采购,主要是原材料,比如糖果成分中的糖,我们都是从中国大量采购。”
  但是由于运输距离问题,低成本采购能获得益处,但是也面临很多挑战。首先,从中国采购的周期需要四周到六周的时间,采购的周期非常长,供应链环节更长,占用的流动资金也就越大,这影响了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因此要不断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
  Herve Le Faou说,在中国采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其次是供应商的财务透明度和价格的稳定性,之后是技术支持、供应链的服务,再有就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如何在中国聘用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也是很大的挑战。
  Herve Le Faou说,“到海外采购会影响一些部门的利益,很多员工不了解中国。有时候我把在中国生产的东西寄到美国,放到工厂后邀请所有的相关人员来看。我告诉他们到中国采购这些产品,成本是美国的40%。当他们看到的时候就理解了,中国的供应商的确能够给公司提供很大的优势。”
  “我们不光关心成本,我们同时关心的还有质量。”Herve Le Faou强调,在质量方面必须要跟供应商进行密切的合作,因为进入到他们工厂的原材料必须是零缺陷。
  突围路径
  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9858.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7734.8亿美元,增长19.8%。贸易顺差达2125.7亿美元,增长59.1%。而从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单价来看,出口商品的价格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进口商品。
  长江商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授郑渝生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吉百利在中国采购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比如食糖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有明确的价格体系。而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产品,即使提价30%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有竞争力。
  郑渝生认为,人民币汇率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客观上将促进中国产业的升级。因为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厂商的成本直接提升,以原先的出口价格很难生存。
  而中国产业升级必须创新,不仅是技术与品牌方面,还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中国厂家必须改变价格战的单向思维。因为中国的出口价格已经很低了,国际买家看重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供应链的质量与稳定等多种因素。
  他列举了学术研究中所了解的一家美国滑雪衣品牌商全球采购的案例,一件滑雪衣在美国的零售价为200美元,他们将订单交给香港供应商去做,一件衣服的加工费是10美元,而同样的一件衣服放到内地来做,广交会上的报价是0.78美元。
  至于中国公司提价30%是否仍然有国际竞争力,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Jamie M. Bolton认为,这要从不同行业来看,通过在质量和服务方面进行提升,在技术和品牌上进行创新后,提价30%后确实具有竞争力。但在目前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创新来提升自己,要么是把工厂搬到其他低成本国家,要么是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